入场品类增加到330多种 京南崛起农副产品物流园
2022-09-11 08:40:50 来源: 北京日报
图集

  上图为首衡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里,商户忙着装卸货物。下图为航拍物流园全貌。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从果蔬批发市场到京津冀地区最大‘菜篮子’,再到现代食品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首衡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入场品类从2015年的69种增加到330多种,年交易额从9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090亿元。”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变化,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连连称好。

  一年承接一个业态

  升级为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2015年10月,首衡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启动运营,承接北京果蔬产业外迁。樊金锁是首批从北京新发地搬迁到首衡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的商户。“在高碑店的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至少比北京低60%。随着搬迁来的商户越来越多,园区的交通、物流等持续优化,我的生意比在北京时扩大了三四倍,现在每天要批发四五十吨香蕉,节假日能增加到100吨。”

  梁亚超也是首批疏解到河北高碑店的北京商户,在业内有着“白萝卜大王”的美誉。7年来,梁亚超的白萝卜销量逐年递增,起初主要供应北京市场,后来增加了山西、内蒙古和东北的客户,目前日均销售80多吨。

  个体商户的壮大折射了物流园的发展。魏树俭说:“物流园每天都会有4万多吨果蔬运往全国各地,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和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基地。在河北范围内辐射带动种植基地130余万亩,产量达260万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果蔬产业之后,一年一个业态,物流园陆续承接了北京干副、调料、粮油、花卉、五金、冻品海鲜等产业,对接了北京近10个专业型市场,共计承接北京7200多家小微企业,发展为京津冀地区“业态最多、品类最全”的现代食品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编织天网地网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承接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整合后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原来传统的交易模式转变成集大宗农产品交易、电子结算、食品精深加工、生鲜电商孵化、食品检测追溯、进出口跨境贸易、智慧冷链物流、农产品品牌孵化于一体的全新农产品流通平台。

  “我们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以及基于飞速发展的5G技术的物联网,编织天网,整合从产地到终端的信息流、资金流;通过建设指挥调度中心、城市集配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智能云仓等形成地网,完善物流商贸和人流带动产城融合。”魏树俭介绍,目前首衡已逐步搭建起一套以“数字革命”为支撑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不断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优质资源的重组融合,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带动行业创新升级。

  进口水果经营商户樊晓强从北京新发地搬迁到首衡农副产品物流园后,一直在探索农批和电商结合。“物流园是北方规模最大的果蔬一级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类齐全,价格更具优势,电商货源充足、成本低,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分拣加工包装。”他先是和朋友合作,但由于技术、思维受限,效果并不好。“后来园区为我提供了技术支持,帮我开发了田园木舍小程序,从搭建、检测到运营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我因此获得了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青睐,建立了长期合作。”

  而河北省阜平县法华村国宏农场场主张国宏自从与园区电商“牵手”,国宏农场的桃子销售就走上了精品路线,卖出了好价钱。“据估算,农场今年的7.5万公斤桃子净利润能达到13万元,利润比去年增加30%。”

  拓展新产业

  全链条连接地头舌尖

  除承接产业外,首衡集团也拓展新的产业。

  去年11月,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启动运营,主要承接北京西南郊、京深海鲜等市场的冻品、水产、海鲜、禽蛋、肉类等业态。园区采用日本松下最先进的智能冷库休眠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生鲜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大冰箱”。主营冷冻调理品的胡建要高兴地说:“开业100多天,我的下游客户资源就得到迅速拓展,现在已经辐射京津冀和东北全境。”

  今年6月,首衡预制菜加工产业园揭牌,这是保定北部首个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产业园,包括食品研发中心、加工基地、中央厨房、集配中心、电商直播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六大功能区,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核心基地。

  魏树俭表示:“我们将依托农产品流通大平台,打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深加工至商贸流通各个环节,为预制菜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预制菜生产-商贸流通’全链条的产业对接平台,努力把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打造为连接田间地头到餐桌舌尖的‘链主’产业。”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园区内部和周边催生了大量的“净菜”加工产业,并有效拉动周边物流、餐饮、住宿、金融等11个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创造了2.3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4.7万人,促进了周边乡镇居民增收。(记者 颉亚珍)

  (原标题:京南崛起农副产品物流园)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品彤
北京要闻
  • 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 百姓心事放在“圆桌”上说
    几张小方桌拼成大“圆桌”,居民张江萍提问,大栅栏街道全响应指挥中心负责人记录。”  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大栅栏街道办主任苏继洋看了看老年餐厅的负责人,示意他解答。工作机制形成非一日之功,早在“圆桌工作法”形成前,大栅栏街道“居民议事厅”已经议事多年,无奈多是居民讨论,少有对口负责人直接参与。
  • 从北京到曹妃甸 “大国重器”再立新功
    记者了解到,在DL330被再制造之前,已有另外三台盾构机从北京地铁工程中退役,经过再制造之后发往国内其他地铁项目。被誉为“渤海明珠”的曹妃甸,是河北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新兴沿海增长极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产业项目转移的重要承载区。
  • 东六环改造工程 6层楼庞然大物即将“重见天日”
    记者来到中间井内,在北侧接收口的地下连续墙后面,“京华号”盾构机的刀盘已露出半个“脑袋”。金海林介绍,中秋节期间,项目部食堂自制了月饼发放给每个工人,这两天还加了几道好菜慰劳大家,让工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 北京9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
      9月1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97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9月9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
  • 170盆盆栽桂花清香四溢 百年古桂中秋亮相颐和园
    “古桂飘香”是秋日颐和园的一个文化符号,不少首都市民都会选择在颐和园里赏桂花、过中秋。”颐和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一度的“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盆栽桂花展览。
京郊水镇过中秋
京郊水镇过中秋
将艺术融入出行路上
将艺术融入出行路上
特教廿余年 心与手相连
特教廿余年 心与手相连
北京:留住雨水 滋养城市
北京:留住雨水 滋养城市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