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级和区级层面制定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2022-01-19 08:58:29 来源: 北京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学以致用,方为真学;知行合一,是为真知。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本市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切切实实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市级和区级层面制定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街道(乡镇)层面制定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7788项。广大党员干部以群众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百姓烦心事,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每月一题

  专攻“难啃的硬骨头”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实事政府年年都在办,但有一些疑难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多年得不到解决。

  最典型的当数房产证:房子已经入住好几年,“大红本”却迟迟拿不到手,办户口、孩子上学都麻烦……根据市规自委2020年就已摸清的底数:因土地征收、建设手续、工程核验等单个或多个问题,全市存在住宅类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问题项目911个,涉及房屋约57万套。

  面对这类经年累月的疑难问题,是绕着走还是“勇开顶风船”?市委市政府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2021年,本市接诉即办工作创新推出了“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即从2020年度群众拨打热线448万余件诉求中,筛选出房产证难办、预付费行业监管、房屋维修、老旧小区改造等12类主题、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梳理形成603项具体清单任务,由12个主责部门牵头,抓住共性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解决房屋“办证难”是“每月一题”的头号问题。

  对于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小关街5号楼居民马雅平来说,2021年4月12日是极其难忘的一天。这天,5号楼包括她在内的50户居民领到了苦盼25年的房产证。“这事儿能办成,要感谢街道等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我们协调。”马雅平感动地说。

  小关街5号楼房产证办理难和历史上政策变化、产权单位改制等多重因素相关。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花园路街道多次“吹哨”规自委海淀分局、海淀区房管局、区国资委、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产权单位,一起研讨房屋产权证的办理途径。各部门联手,终于蹚出了一条解决这一历史疑难问题的可行道路,居民盼了多年的“大红本”终于见着了。

  这不是孤例。过去一年来,全市共为198个项目、16.8万套房屋解决房产证办理难题,曾经为“大红本”烦恼的数十万居民心里终于踏实了。

  和办理房产证一样,“每月一题”的12类民生问题普遍存在涉及部门多、推进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等特点。因为难,“每月一题”中的每项民生难题,都明确一个部门牵头负主责,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共同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厘清思路、明确目标。督查督办、回访评估环节也同步跟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为“每月一题”提速。

  一位基层干部坦言,过去很多难题,作为基层政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月一题”工作机制推出后,破解难题的底气明显增强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劲头更足了!

  党员下沉一线

  群众有问题敞开谈

  实事办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

  通州天时名苑小区紧临地铁八通线,地铁线建在高架上,离最近的居民楼只有40米。“夜里11点还有列车经过,刚睡着就被噪声吵醒。”为这事儿,居民们纷纷抱怨。

  2021年,在多方关注下,天时名苑小区隔音屏加装事宜进入“快车道”。小区所在的杨庄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党员们每周都要到天时名苑“报到”,向居民代表报告治理方案、最新进展,并建起微信群,鼓励大家“有什么话尽管说、有什么问题敞开谈”。街道党员带着居民的意见一趟趟跑,联系各有关部门,把期盼一项项落进方案。

  2021年3月,市交通委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地铁公司、京投公司、市生态环境局、通州区政府等多个单位协调推进天时名苑噪声治理工作。去年10月17日,加装隔音屏工程正式施工,12月23日完工,困扰居民多年的噪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和居民沟通的微信群里从满腹牢骚到满屏‘大拇指’,我们欣慰没有辜负群众期待,更欣慰街道党员干部不惧怨声,伏下身子、迈开步子,用心倾听民声,用情化解民忧。”杨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董彦感叹道。

  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才能发现真问题,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尖儿上。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兴区林校路兴政东里北院小区,停车位紧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有居民调侃,深夜回家,经常是“绕树三匝,无枝可栖”,恨不能扛着车上楼。去年,街道推动实施“新增一个车位”工程,小区“有车一族”个个拍手叫好。

  小区本就逼仄,新车位从哪儿来?原来街道社区之前通过实地调查,已经做了充分的“功课”。通过改移自行车棚、清理堆积物、拆除废弃花坛,新增了26个车位,加上之前已有的40多个车位,基本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车位宽度、进出角度设计得很合理,我一把就能倒进去。”居民张琪为这件实事连连点赞。2021年,拥有40个老旧小区的林校路街道,用这类方式新增了700余个车位,大大缓解了居民的停车难题。

  结合区域实际,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去年以来,本市各区制定的1192项“27+X”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确定的2982项具体任务已全部完成。全市343个街道(乡镇)制定的7818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7788项,确定的14435项具体任务已完成14393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部分事项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疫情防控

  闻讯而动精准施策

  2021年,疫情多次反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在疫情期间,党员干部冲在了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我每天都要吃降压药,可现在小区突然封控,药瓶里只剩1天的量了……” 2021年8月,因出现确诊病例,房山区阎村镇乐活城社区实行封控管理,封控的第一天,阎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就接到了一位老人的求助电话。

  “我们马上记录下老人需要的药品名称,由党员楼长上门取居民的医保卡和现金,然后紧急联系阎村镇卫生院准备药品。”党员刘咏利说,备药的同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出发了,很快取回药品,再经过消毒,由楼长身着防护服送到居民家门口。

  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党员干部们意识到,可能有更多居民也面临这样的困难。随即,一张张购药明细卡被制作出来发到楼长手中,方便居民填写需求,机关干部和物业工作人员组成了“代购小分队”,随时与楼长保持信息畅通,镇政府还专门配了专车提升运送效率。阎村镇卫生院也开辟了专门诊室,安排精兵强将接收封控小区居民的购药明细卡和医保卡。

  当得知昌平宏福苑小区因疫情封控管理后,宏福集团党群办公室主任李艳,第一时间赶到宏福苑小区支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隐约能看到党徽的轮廓;丰台区西罗园第一社区3栋楼被纳入封控、管控区后,马家堡东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党委书记于洋赶来支援,每天往返十几趟为居民运送物资,防护服下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立足长远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有难事就打12345”。自2019年以来,本市以12345热线为主渠道,逐渐形成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接诉即办立法有依据、实践有基础、基层有期待,通过立法把成果固化下来成为共识。2021年1月,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张梅菊等26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接诉即办条例的议案。

  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公布实施。这是国内第一部规范接诉即办工作的地方条例。作为一部适应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为民服务法”,“全面接诉”是此法规一大特色。《条例》明确规定“诉求人为了维护自身、他人正当权益或者公共利益,可以就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的事项提出诉求”。

  市市场监管局网站近日公布的《12345热线服务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更进一步提出,12345热线电话应15秒内接听,连续24小时内呼叫接通率应大于或等于95%;一般诉求应7天内反馈,复杂疑难诉求应15天内反馈。对于无法直接派单至具体承办单位的诉求,派单至诉求所属行政区域的区人民政府……

  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本市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固化为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全市240万余名党员,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向深入,谱写更加温暖的民生新篇章。(记者 陈强)

  (原标题:全市市级和区级层面制定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践行初心)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陶欢
北京要闻
北航冬奥志愿者出征仪式在京举行
北航冬奥志愿者出征仪式在京举行
北京降雪
北京降雪
雪中红螺寺
雪中红螺寺
我为冰狂
我为冰狂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7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