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林苗苗)“2021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建院3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起的“国际中医教育联盟”宣告成立。
“国际中医教育联盟”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起,联合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罗马尼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5所教育机构成立的国际中医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组织。联盟将通过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式,促进中医药课程资源共享,培养高层次国际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全球人民健康。
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学与传统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揭牌。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同建设“国学与传统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目标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国际传播与学术研究的高端平台,培养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图:10月30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学与传统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图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提供)
今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建院30周年,这既是德国首家中医院,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的首个海外中医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视频致辞中提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作为德国的第一家中医医院,30年来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展示了中医药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独特优势,探索了中医药纳入德国医保支付体系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实践中坚持双向互通,合作共赢,以医疗服务为先导,以医疗需求带动教育科研的互通,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创建于1991年的德国魁茨汀医院是这些成果中最璀璨的明珠。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介绍,建校65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坚守大学的核心使命,将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注重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先后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万名中医药人才。
-
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
北京市卫健委今天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的通知,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就诊患者信息登记,加强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市卫健委和各级卫监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对漠视疫情防控和有违防控措施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严肃问责。
-
北京大学:将“引育并举” 培养新时代人才
此外,培养战略科学家、持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发展新工科和交叉学科等具体工作成为重点。
-
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起“国际中医教育联盟”
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学与传统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揭牌。
-
温暖永远不会被隔离
一张明信片上,医护人员、社工、警察、保安、保洁人员站在集中观察点门前,背景是满树的花开,这是宛平集中隔离观察点送给结束集中观察的43名学生的礼物。拿到明信片,集中观察的日日夜夜,起初的紧张、焦虑,随后的安心、温暖……全都涌上孩子们的心头。
-
经开区设立11个加强针接种点
医院、商圈、企业、会展中心……亦庄的企业员工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不需要往医院跑,接种点已经设在了员工身边。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经开区将持续提升日均接种量,全力助推区内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应接尽接”,力争11月底前完成接种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