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经过前期研究及精心准备,于近日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新一代肺减容回力圈手术。据悉,这为未来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是危害民众健康的主要慢病之一,其特点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负担。近些年,随着支气管镜肺减容技术的发展,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有了很大改观。肺减容回力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气管镜肺减容器械,可将坏死肺气肿组织挤压塌陷,排出内部气体达到肺减容目的来治疗肺气肿。
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在进行肺减容回力圈手术(受访者提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艳介绍,多年来,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持续追踪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国际前沿,在支气管镜下活瓣肺减容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起,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旨在以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等方式评价肺减容回力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今年2月21日,团队成功完成我国首例新一代肺减容回力圈手术。术后患者迅速清醒,治疗侧呼吸音明显增强,取得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肺减容回力圈技术及产品在治疗方面具有前景,适用人群广泛,目前仍在临床实验阶段。”胡艳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由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牵头的Cinenses肺减容回力圈系统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据悉,近年来,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与深圳先健公司、华为等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慢阻肺的介入治疗上,还积极探索了靶向肺去神经治疗、热蒸汽肺减容等最新的治疗方法。
北京要闻
-
半月谈丨“1小时圈”唤醒环京“睡城”
“1小时经济圈”装上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唐山的饵,天津的虾,北京的菜。
-
文化新观察|“出版风向标”释放复苏信号
聚焦精品,坚持原创,一大批少儿类新书好书集中亮相——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新春推介会,推出《美丽中国》《万花筒》《器成千年》《“一带一路”的灯光》等精品图书; 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分享了诗集《大咖拉布拉多和它的朋友们》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导小读者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笨狼的故事》发行1000万册发布会,将依托图书进行全媒介、全产业链发展,带给孩子们更多的阅读体验和成长体验; 中国和平出版社举办的2023年重点图书分享会上,儿童文学作家杨筱艳讲述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创作图书《向山而行》的故事。
-
北京通州北人厂利用工业遗存发展“文化科技+”
暗红色的砖墙,灰色的不锈钢屋顶……早上8:30,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里,已有不少市民在办理业务。整个大厅分上下两层,高高的钢结构立柱、穿插的横梁、白色的屋顶等元素,不经意间向人们透露出这里的前身是一座老厂房。
-
大批绿头鸭光临延庆野鸭湖湿地
近日,大批绿头鸭光临延庆野鸭湖湿地,绿头红蹼,色彩绚丽。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小街依托城市更新打造活力街区
提起“望京小街”,很多人都不陌生。在长效运维上创新,从反复整治向常态施治转变,形成了街区经营收益反哺街区运营的自平衡运营模式。2020年8月8日开街至今,望京小街逐步发展成为北京时尚消费、文化交流、商务休闲的新高地,24小时活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