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摘金揽银。运动员们身上穿的“战袍”科技含量颇足。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揭秘,团队绘制了2000多份设计手稿,进行了110多款样服打版和超800小时的风洞测试,最终才设计出这套速滑服。
“冬季竞速类项目中,0.01秒就可能决定奖牌的归属,而服装和装备是争取毫厘的途径。”刘莉说,高速的冰上滑行,需要对抗十级大风的空气阻力。因此设计速滑服,要从面料和剪裁下手,尽可能提升它的减阻性能。
在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短道速滑服是紧身连体服,运动员在躬身状态下能保持运动姿态稳定。从专业角度看,这套服装前身相比后身,要具备较强的拉力。刘莉说,速滑服一般由多种面料组成,结构上也要适度分割,最大限度满足运动需求等。
制作速滑服,过程充满科技感。比如量体裁衣,不是简单靠尺子。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为运动员建模,模拟出运动员在各种姿态下的皮肤拉伸和形变,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剪裁服装。
这套服装还要经受风洞考验,提前“吹吹风”。超800小时的风洞测试中,团队对服装的面料和剪裁进行不断优化,最终将服装的减阻性能提升了10%。
速滑服还要足够结实。因为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碰撞,有被冰刀割伤的危险。团队参考了世界上100多种面料,最终成功研制出一种防切割面料。“它由两种性能的纱线复合而成。”刘莉说,材料兼具强韧、超弹两种性质,冰刀划不破。
研发过程中,设计师还有个“暖心”举动。刘莉笑着解释,保暖是以往短道速滑服研发过程中最“不受关注”的部分。因为运动员赛前都有热身,肌肉已处于活跃状态。除长距离运动外,在短时间的速滑比赛中,运动员还没觉得冷已经结束比赛了。“但我们发现,有时训练基地温度能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运动员在平日训练等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温度,所以在速滑服的研发中也增加了一些保暖设计。”
2月5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产生首枚金牌。刘莉在赛场边为中国队加油呐喊,同时她和团队实时跟进运动员们的比赛状况,对战服作出及时调整。她激动地说:“这两年的日夜拼搏令我难忘,中国队的首金也验证了‘0.01秒就可以决定一块奖牌的归属’这句话,中国队加油!”(实习记者 何蕊)
-
设计师2000余份手稿绘成中国短道速滑“夺金战袍”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摘金揽银。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揭秘,团队绘制了2000多份设计手稿,进行了110多款样服打版和超800小时的风洞测试,最终才设计出这套速滑服。
-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幕后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功举办,参加开幕式的演职人员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冬奥会开幕式表演。
-
缓解“一墩难求” 新春特别版冰墩墩已经在路上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频频登上热搜,成为新晋“顶流”。北京青年报记者2月8日了解到,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特许经营管理处处长郭磊表示,新春特别版冰墩墩即将上线,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将至少持续销售到今年6月底。
-
北京冬奥组委:中国运动员没有成绩指标
在7日的北京冬奥会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对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上的成绩预期,他表示,本届冬奥会中国运动员并没有明确的成绩指标,同时希望所有运动员都能创造优异的成绩。
-
精彩瞬间回顾:创造历史!谷爱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夺冠
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第三跳挑战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成功,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