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郭宇靖)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预计超20%,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千亿级产业集群再扩容……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会上获悉,“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创新引领、稳中求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交出一份“硬核”答卷。
“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坚持做强主导产业、发力新兴产业、布局数字产业、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高精尖产业生产得到持续优化。”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除新一代信息产业加速壮大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加速布局。2021年,北京经开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继引进小米、长城等新能源龙头整车企业项目,制定实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筹建氢能产业联盟;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投放270台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测试,安全测试里程达221万公里,占全市70%以上,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无人零售、无人配送、无人环卫和微循环接驳等城市应用场景。预计2021年,北京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完成产值1600亿元。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同样实现突破性进展。2021年,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预计完成产值1560亿元,同比增长2倍。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以上,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0%以上;地方级收入同比增长5.2%。亦庄新城工业总产值582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总量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
“为了将‘三城’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与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三大科学城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加强创新联动发展。”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每年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以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首批6家、8.2万平方米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加速区挂牌,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62项。
开放是经开区的基因。“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经开区以研发鼓励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区域总部,施耐德、SMC中国、GE、瓦里安等一批存量优质外企落地新增项目。截至11月,北京经开区新增合同外资额、新引进外资企业数同比分别增3.5倍、54.76%。截至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3%。
数字背后是北京经开区着力推进“两区”制度创新。近一年来,围绕政策创新、扩大开放、营商环境、土地利用、国有企业等领域,北京经开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通过优化告知承诺模式、建立全过程政府综合服务机制等举措,北京经开区加速构建企业投资项目快速落地新模式。截至2021年11月,全区共推进重点项目229个,项目总投资3819亿元,预计达产产值3773亿元。
-
稳中求进开新局 北京经开区交出“硬核”答卷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
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当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
北京加速投资建设审批制度改革 打出政策组合拳
) 北京市规自委副主任陈少琼介绍了“多测合一”和“建筑师负责制”两项改革举措。
-
冰壶队、冰球队备战北京冬残奥会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日益临近,中国轮椅冰壶队、残奥冰球队正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