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凑单,省钱还是浪费?
2023-02-22 15:26:31 来源: 北京晚报
图集

垃圾袋里的外卖餐盒,每个里都有剩饭剩菜

  写字楼里的垃圾桶,吃剩的米饭、炒菜,多了去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浪费会如此严重。什么原因?满减不合理、菜量没标注、食客不在意,造成外卖浪费的原因多种多样。

  目击

  浪费普遍 空盒反倒格格不入

  下午4点半,丽泽桥附近一栋写字楼的垃圾房,老周师傅正在忙碌地分拣垃圾。每天下午,楼里的入驻公司会陆续把自己的垃圾送过来,老周需要把其中的厨余垃圾单拣出来。

  写字楼里分为餐饮商户和普通公司,餐饮商户会自行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后运到垃圾房,不需要老周来分拣。需要分的都是普通公司产出的垃圾,有些员工中午会叫外卖,没吃完的剩饭剩菜,老周就得拣出来倒进厨余桶。

  “剩得太多了。”正说着,老周拆开了一个垃圾袋,拿出的第一个外卖盒,里面的炒饭剩了一半。之后的七八个盒子,有炒饭、白米饭、米线、炒菜,基本都剩了一半。好不容易翻出了一个比较空的盒子,和其他的盒子一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记者观察了一会儿,已经对有些剩饭剩菜开始眼熟。比如一种圆盒子装的“辣椒炒鸡蛋”出现了两次,每盒都剩了一半。凉皮也出现了两次,但从盒子包装来看不是同一家。圆盒子装的米线出现了三次,剩的最多的一个看起来没吃几口,剩的米饭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这些东西,老周见过太多了,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但他偶尔还是会因为过分的浪费而生气。“看看,这都是什么呀!”在一个袋子里,老周翻出了四个方形外卖盒,里面装的是不同的菜品,有肉有菜搭配齐全。而这四份菜,一口都没有动,就这样被扔掉了。

  过了一会儿,老周又从另一个袋子翻出了一盒盒饭,里面装着辣椒炒肉、菠菜粉丝等菜品和米饭。这些饭菜看起来也是一口没吃,尤其是米饭,没有一点被筷子夹过的痕迹,仍然是平平整整铺在盒子里。“你不吃你为什么要点呢?带回家也行啊。”老周对此是既生气又疑惑。

  从4点半,老周一直干到了5点20分,才把外卖的剩饭剩菜分拣完毕。原先空空荡荡的大个绿色垃圾桶,此时已经装了大约有一半。

  探因

  多点几样 价格还能便宜2元

  记者以该写字楼作为定位,打开外卖平台发现,附近的外卖商户很多,其中米线店数量尤其多,随便一翻就有七八家。几乎每一家店都设置了满减优惠,有些优惠的梯度设置较为合理,比如26元减12元、48元减16元、60元减20元等,每一档增加的优惠金额并没有很多。但还有的店铺,两个档位的优惠金额差得很远,甚至会导致“多点好几样东西反而比之前便宜”的情况。

  比如一家米线店,第一档的优惠档位是25元减6.5元,第二档则直接变成了48元减20.5元。记者点了一份酸辣粉,配菜选了一份火腿片和一份土豆片,账单显示原价36.68元,优惠后30.18元。而如果再多点11.32元的菜,总价就能达到48元,获得第二档20.5元的优惠,总共比现在能多减14元。记者又尝试加了一份粉、一份煎蛋和一瓶小可乐,刚好达到了第二档优惠,最终总价只有28.18元,比之前还便宜2元钱。

  还有的店铺,把第一档优惠所需的价格定得比较高。而自家的产品单点一份往往达不到优惠价格,加点别的东西却刚好达到。比如另一家米线店,第一档优惠设置在了35元减8元,而他家的一份米线加上包装总共只有30.8元,可如果再加一份手抓饼,就能达到满减要求,最终只需要付29.88元。

  《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提到,“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餐饮外卖平台应当通过完善商业运营模式、优化平台交易规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方式,督促引导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消费者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但记者在整个点餐过程中都没有看到“按需点餐、防止浪费”的提示,反而是在准备结账前,页面上方会显示“已减6.5元,再买11.32元再减14元,去凑单”,有引诱超量点餐的嫌疑。

  除了凑满减,还有的店铺则是在店内的折扣菜上做起了文章。记者找到过不止一家店铺,点菜页最上方并非该店的特色菜,而是各种“优惠加点”的菜品,种类五花八门。

  比如一家炒米粉店铺,就提供了0.1元的加料蔬菜、小吃,还有0.9元的肉肠、年糕等菜品,都比原价便宜很多,显得十分“超值”。即使每样限点1份,最后加起来份量也不少。

  测试

  菜量难查 只怕少送不怕浪费

  《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还提到,“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在餐品浏览页面标注餐品规格、参考分量、口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但记者调查发现,按照规定标注菜品规格和菜量的店家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剩下大多数店家都没有写明一份饭菜到底有多少量。

  记者用“扬州炒饭”这份主食进行了测试,分别点了三家不同店铺的炒饭。第一家和第二家的炒饭售价均为22元,详情页的分量一栏仅标注了“1人份”;第三家的扬州炒饭售价26元,分量一栏写的是“1盒”。三家店铺均没有写明饭的克数。

  三份炒饭送达之后,记者用手拿起外卖盒,就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分量差别。刨除餐盒重量后称重,第一家22元炒饭总共有425克,26元炒饭则是568克,另一家22元炒饭则足足有674克。对比两家同样是22元的炒饭,第二家比第一家多出了一半还多。

  随后,记者又找到了两家快餐汉堡店,分别点了一份“双层牛肉堡”,两份汉堡同样没有标明分量。外卖送到手后,从外观就能看出其中一个汉堡比另一个大很多。称重显示,小汉堡是156克,而大汉堡有380克,差不多有小汉堡的两个半重。

  除了缺少分量标注,外卖平台上“图片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消费者很难通过示例图片来判断实物的分量。比如某商户的“酱爆鸡丁盖饭”,图片上是一份普通的酱爆鸡丁菜品,并不是盖饭的实物照片。而实物到手后,酱爆鸡丁是装在一个很薄的方形盒子中,分量很少。与之相对的,米饭是拿一个很厚的圆形盒子装的,几乎给了满满一大盒,菜量和饭量之间完全不匹配。即使把菜全吃光,饭也会剩一半左右。

  在搜索外卖商户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比如一家主营面点和粥的店铺,所卖的包子、饺子、油条等面点,基本都可以按个数单点。但更多的早餐店,还是会以“一笼”“一份”为单位售卖面点。

  还有的店家,明显是考虑到了饭量菜量问题,但做法上还不够精细。比如一家炒菜外卖,其中一道菜是“宫保鸡丁(大份)”,分量写着“约500克”,但这家店却没有小份宫保鸡丁可选。而店家推出的小份菜,又往往没有对应的大份菜。

  因为需要测试分量,记者近期点了多份外卖。订单配送完成后,系统会发来一项反馈调查,但提问往往只关注了“是否配送了餐具”“口味如何”“包装是否有撒漏”这几方面,记者并未见到对饭量是否合适的提问和调查。

  如果想要评价菜量,顾客只能专门撰写评价。在一家麻辣烫店,店家主推的是一种配好料的麻辣烫,总共有十几种配菜。在评论区,记者看到了不少顾客留言“量很大,一个人吃不了”。但无论是顾客还是商家,似乎都认为“过量”是一件“好事”。顾客给出的是好评,商家也留言“感谢您的认可”。至于吃不了的菜如何处理,就不得而知了。(记者 莫凡 文并摄)

 (原标题:实测:一栋写字楼 一天剩菜剩饭半垃圾桶 点外卖凑单,省钱还是浪费?)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陶欢
北京要闻
北京:多彩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北京:多彩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梁俨苧/何卓佳胜徐海东/郭雨涵
梁俨苧/何卓佳胜徐海东/郭雨涵
北京平谷:抢抓农时劳作忙
北京平谷:抢抓农时劳作忙
雪后箭扣换银装
雪后箭扣换银装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8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