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国资委2023年全系统工作会上获悉,本市今年将谋划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同时将坚持“头雁战略”,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龙头企业,开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
过去一年,市国资委系统多措并举稳定经济发展,积极发挥全市经济运行“稳定器”作用,上缴税费、国有资本收益分别同比增长5.1%、1.47%,承担了全市约40%的重点工程建设,在京各级国有单位为小微企业减免房租超120亿元。同时,市属国企在服务冬奥盛会、疫情防控、改善民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去年市属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到3.6%。市属国企全年新增136家高新技术企业、99家“专精特新”企业。首创证券、燕东微电子2家企业首发上市,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系统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据介绍,今年国有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两增一优三提升”。所谓“两增”,就是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市经济整体增长水平;“一优”,就是负债率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三提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推动国有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将是今年国资国企发展的一大重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方面国企要积极扩投资、促消费,加大在京投资力度,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持续复苏。另一方面将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推动优质资产注入。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级方面,今年将扎实推动雁栖湖国际会都整体功能提升,推进新国展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强会展经济。
创新驱动发展,仍将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机制创新推进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同时推动企业建立“卡脖子”技术、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平台等科技创新清单,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优质种业、新材料等领域加快技术攻关。
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方面,市国资委将支持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灵活运用“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撬动更多创新要素赋能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带动性的应用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关键技术产品示范应用,积极承接在京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发布不少于200项技术需求,承接不少于100项科技成果转化。(记者 孙杰)
-
北京市将谋划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
记者近日从市国资委2023年全系统工作会上获悉,本市今年将谋划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同时将坚持“头雁战略”,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龙头企业,开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方面,市国资委将支持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灵活运用“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撬动更多创新要素赋能产业发展。
-
时隔11个月后北京轨道交通日客运量重回千万人次
本周早高峰时段,在国贸站换乘通道,大批乘客往来换乘1号线和10号线。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近期北京地铁根据客流特点,以最大运力投入运营,推进复工复产。针对连日来客流增长情况,地铁公司强化车站现场客流组织,引导乘客分散车门候车。
-
生活观察|“乙类乙管”后首个开学季 校园迎来三方面变化
开学后,会降低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不组织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
专家学者共议“一带一路”十周年发展历程
图为“一带一路”十周年全球系列讲座启动仪式(人大供图) 此次研讨会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享回顾了“一带一路”十年建设中的切身感受与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开更好地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展开交流。
-
北京发布2023年116个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会议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近期融资需求,其中有融资需求的重点项目共116个、近期资金需求约5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