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设“加速度”
2023-02-09 08:56:34 来源: 新京报
图集

  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正有序推进机电和精装修等工程。

  2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设现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实现外立面亮相。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角,图书馆、剧院、博物馆三大建筑已拔地而起,大气漂亮的外立面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正月十五过后,更多的工人从老家回到了工地,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新京报记者探访时了解到,今年年底,三大建筑将具备开放条件,届时,三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将成为市民的高品质文化休闲“打卡地”。

  现场1

  工友背着大包小包从老家赶回工地

  2月7日13时30分,记者来到了三大建筑建设现场。在项目入口处,两位刚从老家回京的工友背着背包,拎着脸盆和装行李的麻袋回到了熟悉的工地。这几天,工地的食堂、宿舍热闹了起来。

  提前回京的工友吃过午饭正在午休,北投集团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田丁还在电脑前忙碌。随着项目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他要参加的会议、检查、汇报排得满满当当,每周只能回家两次。

  三大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北临大运河,西临六环高线公园,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体结构已完工,实现了外立面的亮相。

  “节前,我们要求项目各标段现场提前存储部分石膏板、岩棉等物资,保证节后开工有材料可用。目前,三大建筑正有序推进机电和精装修等工程,我们在全力抢进度,确保达成今年年底实现对外开放的目标。”田丁介绍,已有1200名工人回到工地,预计2月中旬,工人将全部到齐。届时,工地上将呈现2600余人同时施工的场面,达到全面复工满产的目标。

  目前,空调、暖通、给排水等机电工程已经完成了70%,内部精装修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此后,北投集团项目管理团队将和三大建筑业主单位——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协调布展等事宜,确保年底建筑具备对外开放条件。

  现场2

  副中心剧院排水管线确保雨季前完工

  下午两点,工地上已经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几位小伙儿扛着钢管,进入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城市副中心剧院。

  剧院项目从西到东依次是戏剧厅、歌剧厅、音乐厅三个单体建筑。项目工作人员赵宠说,未来,观众也是从建筑南北两侧的台阶步行至平台,再从三个单体建筑的入口处进入。记者注意到,台阶上和平台都留有花池的位置,未来曼妙的歌舞和音乐将被鲜花和绿树环绕,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在歌剧厅中,工人正用盘扣搭建脚手架并悬挂安全网,40多米高的脚手架搭建完成后,工人可以借此攀爬,安装吊顶、立面材料和水电管线。室外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挖槽,安装排水管线,确保在今年雨季前完工。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根植在绿心公园中的“森林书苑”。图书馆的造型十分别致,项目整体设计元素来源于银杏叶片和森林山谷,顶部茂密的“叶片”伞盖相互交叠,聚合成为一方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赤印”。

  步入其中,标志性的山谷和两侧形似“山坡梯田”的结构初现雏形。未来开放后,读者可以在每一层“梯田”上席地而坐,享受“临山间于树下”的阅读情趣。“未来,阶梯两端还将安装一些书柜,方便读者取阅。”现场工作人员王小彬说。

  在建筑内部,小型吊车不断吊送着物资,地面也进行了洒水降尘。工人正搭建脚手架,未来他们将把立柱和吊顶包裹上白色材料GRG。据王小彬介绍,这种材料又称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石膏板有穿孔构造,可以加装吸音棉,起到吸声作用,为图书馆营造更加静谧的阅读氛围。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为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为此后夜间开放创造了条件。记者注意到,建筑设计将千年前忙碌的运河图景定格在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一片林海之中,整体建筑就像它的名字——“运河之舟”,呈现了扬帆起航的姿态。

  未来,博物馆项目由首都博物馆运营,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安全,工作人员通过满布在结构柱上的242个隔震支座,在建筑上部和基础间加设了一个能够“化劲”的隔震层,如遇地震发生,能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最大程度保证了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的安全。

  声 音

  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尤其是三大建筑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把三大建筑项目打造成城市副中心的金名片、新地标。

  ——北投集团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田丁

  ■ 手记

  从采访者变成“游客”

  2019年,我第一次来到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采访建设进展,彼时,新栽植的树木还不够粗壮,土地上仍有大块留白。当年,绿化工人和大自然“抢时间”,在短暂的几个月种植期内,完成了8000亩造林任务。2020年9月,开园时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经绿树成荫。如今,我从采访者变成了这里的游客。

  这样的建设“加速度”,在我探访三大建筑建设项目时也有类似感受。2019年12月探访时,工地上只有塔吊等设备,工作人员介绍的是地下50米深的防渗地下墙的施工工艺。此后的每次探访,工程都有了新的变化。2020年底,三大建筑正陆续完成地下施工“冲出地面”;2021年上半年,三大建筑实现结构封顶;2022年,外形漂亮的建筑主体已经亮相……我也期待着尽快成为这些场所的读者、观众。

  这些年,我见证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的有序拉开。标志性重大工程进入建设高峰期,背后是公共服务的稳步提升。届时,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这些工程宏大的外观,也能深入其中感受它们现代化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记者 张璐)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磊
北京要闻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设“加速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正有序推进机电和精装修等工程。2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设现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实现外立面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为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为此后夜间开放创造了条件。
  • 北京税务部门10年累计推出523条“便民办税”举措
    正如纳税人所感,“春风”10年,纳税辅导从“广覆盖”向“滴灌式”转变,从“无差别”向“个性化”转变,税惠政策持续精准标靶“命中”企业发展节点。”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10年来,办税时间更短、环节更少、资料更简、方式更优,北京市税务局围绕构建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体系,推便民之举,施利民之策。
  • 北京石景山区加速转型发展 工业老区蝶变活力新城
    冬奥公园迎客超150万人次,首钢园变网红打卡地、冬奥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来,石景山区冰雪运动火热持续,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产业复兴多元聚集,公园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座城市复兴新地标正在京西加速崛起。冬奥会后,石景山这个传统的重工业区,迅速在冬奥带动下变成一座冰雪活力之城,全区冰雪产业持续发展,城市活力不断显现。
  • 北京2023年将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6000个托位
    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学前教育阶段新增6000个托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也将不断推进,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落实普惠发展保障制度,巩固普及普惠发展成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 实现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区块链国创中心落户北京
    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将落户北京,将突破区块链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成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力量。
微视频|冰雪之光
微视频|冰雪之光
芭蕾舞剧《红楼梦》即将首演
芭蕾舞剧《红楼梦》即将首演
盛世·花梦|非遗文化谱新年
盛世·花梦|非遗文化谱新年
近600年的古壁画“活”了
近600年的古壁画“活”了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934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