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个世纪,援非“北京医生”接力守护生命
2022-04-07 17:16:21 来源: 参考消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逾半个世纪,援非“北京医生”接力守护生命

  文/本报驻北京记者 李斌 王君璐 侠克

  一代又一代“北京医生”通过临床诊疗、防病防疫、药械捐赠、传统中医等方式,将中国首都北京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到受援国。同时,他们通过学科建设、对口项目等各种形式为受援国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何婧瑜(右一)为中几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开展下肢腿围测量操作培训。(受访者供图)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为了人类的健康福祉,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而中国早在50多年前就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并持续至今。1963年,我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抵达非洲,从此一批批中国医护人员翻山过海、步履不停,足迹遍布非洲大地。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受援国人民的信赖和爱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医师”,被亲切地称为“穿白大褂的中国天使”。

  1968年,北京市派出第一批由36名队员组成的医疗队。54年来,北京市累计向1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3批援外医疗队,共1011人次,其中12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受援国。在离家万里的异国他乡,一批批援外医生不仅救死扶伤,还为受援国建起医院、实验室,培养大批医务人员,结下深厚友谊,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逆行出征,亮出“中国名片”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途。当地时间3月6日22时,在先后经停韩国首尔、法国巴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历经50多个小时、总航程近1.5万公里的飞行后,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22名队员跨越三大洲,终于抵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

 

  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22名队员中,除了两名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卫生管理顾问外,其余全部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20名队员来自神经学科、急诊、重症等15个临床专业和土建、财务会计等职能部门。”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介绍,队员们都是自主报名,通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才确定的。

  2021年8月,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正式组建,随后队员们接受了包括法语、外事规定、急救等多项内容的严格培训。“医疗队在新冠疫情期间逆行出征,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相信他们会成为中非交流的使者,在当地亮出‘中国名片’。”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

  当地时间3月13日,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完成与上一批医疗队的交接工作。3月14日清晨,伴随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医疗队在驻地举行第一次升旗仪式,标志着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任务正式开始。

  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郭伟介绍,医疗队将在延续医疗工作的同时,努力在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卫生政策、医疗改革、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等多个领域与几内亚方面展开合作。

  “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几内亚更是面临着新冠、疟疾、黄热病、麻疹、埃博拉等多种传染病挑战。”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张维告诉记者,他们工作的中几友好医院当时没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相关制度规范。

  “医院没有传染病患者初筛措施,病房时有新冠肺炎患者滞留。同时,他们没有传染病知识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不戴口罩、保洁人员环境消毒不规范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张维回忆道。

  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交流。(受访者供图)

  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利用远程医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公卫临床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几内亚国家卫生安全署、中几友好医院等不同层面的学术交流、物资捐赠、远程培训。医疗队卫生管理顾问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了中几友好医院对新冠肺炎、埃博拉等传染病的防控。

  张维介绍,截至2022年3月,中几友好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院感管理制度》《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工作方案》《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等制度规范,完成了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戴口罩、环境清洁与消毒等防疫措施逐步得到落实,感染管理工作正稳步推进。

  写好遗书,正面迎击埃博拉

  半个多世纪前的1968年6月8日,王淮清等36名来自北京市不同医疗机构的专家,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踏上了西非几内亚这一陌生又充满热情的国度,拉开了北京援外医疗工作的序幕。

  此后,一代又一代“北京医生”通过临床诊疗、防病防疫、药械捐赠、传统中医等方式,将中国首都北京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到受援国。同时,他们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口项目等各种形式为受援国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

  2014年,非洲多国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当时我们对埃博拉的认知很有限,只知道它的传染性很强,没有什么特殊药物。”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回忆,几内亚埃博拉疫情暴发时,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即将离任。

  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越来越严峻,几内亚更是重灾区。一些国家纷纷从非洲大规模撤离人员,而中国医疗队选择继续坚守。

  “我们立即向国内报告并请求技术支援,组织学习国内发过来的最新研究资料,然后第一时间告诉几内亚民众和当地华人华侨,指导大家科学做好防控。”孔晴宇说。

  当时,在万里之外的北京,由19名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专家骨干组成的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已经组建完毕。

  “很多国家从西非三国撤资、撤侨,我们也面临着去与不去的选择。但如果我们不去,上一批医疗队就不能回来。医疗援非是国家战略,我们必须尽快到达,与几内亚人民共同战斗,抗击疫情。”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说,“出发前大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有些队员甚至写好了遗书。”

  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与几内亚医护人员一起为病人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2014年8月16日,王振常带领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首批10名队员抵达几内亚后,马上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埃博拉防控培训计划和防护措施,并立即开展工作,正面迎击埃博拉。

  除了在医院治病救人、开展常规医疗服务外,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还深入疫区、调查研究、加强防控,印刷《几内亚华人埃博拉防控手册》,开通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深入我国援建项目的工地一线开展埃博拉防控培训。

  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还累计为约1700名几内亚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完成原定任务的1.7倍。“这些学员中有几内亚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接受培训后,改变了观念,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采取更合适的策略,对几内亚埃博拉疫情的控制及今后传染病的防控都非常有意义。”王振常说。

  授人以渔,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2年4月,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正式运营。在一批批中国医疗队的支持下,中几友好医院的科室越来越多,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在几内亚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在2016年1月抵达时,埃博拉疫情已经基本结束。”第25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宇回忆说,“协助中几友好医院建设重症医学科是我们当时的重点工作之一。”

  “重症医学科对几内亚来说还是新兴学科,人才储备比较薄弱。”第25批医疗队队员、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晶说,中几友好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一开始只有一名医生和几名年龄较大的护士,只能开展非常基础的救治工作。

  第25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为中几友好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开展了200余学时的理论培训和400余学时的操作培训。

  在着力提升重症医学科建设的同时,王宇还带领医疗队为中几友好医院完善了十几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流程,使医院的管理更规范、高效,从而提升医疗水平。

  2020年9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际,由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来到几内亚,接过援外医疗的“接力棒”。

  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兴文(右)对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显微镜操作培训。(受访者供图)

  面对新冠疫情,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加快了步伐。他们建成几内亚首个神经外科显微实验室,开办首届显微外科培训班。在医疗队的指导下,几内亚当地医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例显微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第一例显微镜下微创腰椎减压融合术、第一例微创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

  “当地医疗资源有限,医护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医生在当地救死扶伤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考虑如何把技术留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张维说。

  为了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技术,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专家因地制宜,采用理论与实操结合、线上和线下同步、中期研修和短期交流并进的多种方式,为他们量身制定系列培训方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2022年1月19日,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远程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实验室揭牌。“神经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显著提升了中几友好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了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和创伤等专业治疗不出几内亚的愿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郑晋普说。

  目前,中几友好医院成为中非友好医院建设项目的典范,在一批批“北京医生”的接续奋斗下,中几友好医院正朝着成为“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几内亚国家级乃至西非地区的医学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期望惠及更多非洲人民。

  “从1968年北京市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每次出发的都是新队伍,但不变的是中国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陶欢
北京要闻
  • 逾半个世纪,援非“北京医生”接力守护生命
    一代又一代“北京医生”通过临床诊疗、防病防疫、药械捐赠、传统中医等方式,将中国首都北京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到受援国。
  • 北京文创园聚焦特色主题激活产业生态
    春意盎然的北京城里,一座座文创园区也正焕发生机。记者获悉,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大面积退租的“寒冬”后,精准聚焦影视文化、电竞等特色主题,北京多家文创园区出租率已超过90%。不仅文心华策园区,本市还有多个文创园区在疫情中坚持擦亮自己的特色主题。
  • 北京这所高校新入职教师,为何都要去延安?——北理工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十三五”以来,北理工坚持党管人才重要原则,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营造了“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的良好人才生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 北京怀柔专项整治创城“十大问题”
      (专发北京频道)北京怀柔专项整治创城“十大问题”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田晨旭 郑秋颖)日前,北京怀柔正式启动创城“十大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切实推动创城惠民。
  • 北京市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蔡奇主持
    昨天上午,市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研究了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考核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情况报告及2022年实施方案、查办腐败案件及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等事项。
首都义务植树日
首都义务植树日
八里桥修缮 石狮戴上“安全帽”
八里桥修缮 石狮戴上“安全帽”
北京密云:执法助力文明祭祀新风
北京密云:执法助力文明祭祀新风
遗体整容师:给逝者体面的告别
遗体整容师:给逝者体面的告别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3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