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倪元锦)过去的这个秋冬季,北京市在大气治理方面深化“一微克”行动,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执法监管,取得较好成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5日晚间发布,2月,北京市空气质量中PM2.5月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创秋冬季单月浓度新低。今年1至2月份,北京市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北京市未出现“空气重污染日”。冬奥会期间(2月4日至20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已于2月正式印发实施,聚焦氮氧化物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等三大领域,深入开展24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措施。
针对秋冬季污染天气易发特点,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早启动、早应对,2021年10月起启动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重点做好清洁取暖、VOCs专项治理、移动源新标准政策实施,强化季节性污染源执法监管。
据介绍,北京市按照分时分级、科学精准、梯次管控原则,开展重点行业空气重污染应急绩效分级管理,积极推动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污染过程。
在执法监管方面,北京市突出“依法、科学、精准”,借助高密度监测网、在线监测、扬尘视频监控等大数据,精准支撑服务执法工作。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冰雪行动”专项执法,检查各类企业6000余家(次)。
北京要闻
-
《共同富裕: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一书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研究员撰写的《共同富裕:看见未来中国的模样》一书着眼理论与现实需求,全方位、立体化解读共同富裕,描绘“未来中国的模样”,近日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
“地球一小时”教市民节水妙招
昨天(26日),中国科技馆举办“与自然共生 创蓝色未来”地球一小时线上主题活动,倡导观众践行生态文明,养成节能降耗、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
山里的槭叶铁线莲开花了
“岩花又开啦!”昨晚,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给记者发来微信,配图正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北京市一级保护植物槭叶铁线莲,俗称“岩花”。
-
北京:“东城少年”共唱抗疫歌曲
3月25日,东城区抗疫主题公益歌曲《你们是我们的春天——我们在一起》MV正式上线,歌曲由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史家胡同小学、崇文小学的“东城少年”演唱,以孩子的视角唱出各界共抗疫情的必胜信念。
-
首个祭扫高峰平稳安全有序
本周末清明祭扫迎来高峰日,全市各扫墓点平稳有序,秩序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