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力 十个关键词擘画北京营商环境5.0时代
2021-12-24 08:51:49 来源: 北京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2020年10月以来,国务院启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研究工作,并于2021年11月发布《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作为全国6个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对未来如何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再次开展全面深入研究。

  今年8月,北京市出台了全国省级首个“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规划。近期,北京市聚焦“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印发了《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12月1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据悉,这是北京市连续第5次集中出台的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被称为“创新+活力”北京营商环境5.0版改革,包括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审批、投资建设、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外资外贸等12个方面362项任务,将于明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115项创新试点任务将于明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北京市营商环境5.0版本改革方案中,“创新+活力”成为主旋律,10个关键词擘画出5.0时代的北京营商环境愿景。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通过北京云法庭进行线上庭审

  市场环境更宜商

  准入即准营

  5.0版改革将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在更大范围推动简化涉企审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

  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重点在北京自贸区推动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资格资质认定等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制。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从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市,并逐步拓宽至宾馆、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等20个以上行业。同时,北京市将率先探索综合许可定制化服务、“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一证多址”等创新改革举措,大幅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度。

  早落地早投产

  5.0版改革继续深化分级分类审批制度改革,以优化社会投资审批为重点,大力推进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改革,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功能,实现各部门高效并联审批。深入推进社会投资综合审批改革,在“三城一区”和自贸区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综合服务”改革模式,目前已有2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最快不到2天即可取得项目立项批复、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深化市政接入“非禁免批”改革,缩小禁止区域范围,35千伏以下接电项目免予占掘路审批。同时,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持续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堵点。

  公平竞争审查

  5.0版改革将全面完善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公平竞争制度,在清理隐性壁垒、反垄断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将市、区两级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做到应审尽审。探索创新独立公平竞争审查模式,实现公平竞争集中审查、专业审查,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集中论证,确保审查质量和效果,并重点围绕医药、公用事业、建材、生活消费品、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大反垄断监督执法力度。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透明,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服务、交易、监管平台体系,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审核。

  审批部门通过证照联办,将营业执照和综合许可证一起送到企业手中

  法治保障更全面

  一体化监管

  5.0版改革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管促放、寓管于服,加强政府监管顶层设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持续增强监管效能,将以事中监管为重点,实施一体化综合监管。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清单、监管规则和标准,实现“一张清单”管监管。建立贯穿监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管。在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实行全过程、全覆盖重点监管,让百姓生活更放心更安心。重点推进“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风险、信用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于风险低、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检查比例和频次,对于风险高、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

  聚焦“管好一件事”,从数字化、场景化、协同化入手,率先建立“6+4”一体化监管制度,即统筹运用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科技、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等6种监管方式,在餐饮、医疗、养老等企业办事频率较高的9个重点领域推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等场景化综合监管措施,让监管无处不在,让监管成为服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管出公平、管出安全、管出活力,为“放”和“服”创造更大的空间。

  全链条保护

  5.0版改革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高标准建设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为企业提供专利预审支撑、快速维权等综合服务,提高专利预审效率。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机构,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精准对接提供服务,提升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成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具,推动解决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转化难、交易难等问题。推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对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当事人认错认罚的案件快查快办,案件办理时限压减20%以上。建立知识产权集成服务平台,纳入全部涉知识产权事项,构建集知识产权查询、服务、保护、分析、运营、宣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

  畅通退出渠道

  5.0版改革聚焦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进一步降低退出成本,切实解决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的痛点难点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强化市场主体退出府院联动机制,推动市场主体高效退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全流程制度保障,允许相关权利人推荐破产管理人,允许破产管理人通过线上方式依法查询相关财产信息,允许破产管理人拥有解封和处置破产企业财产的权利。率先出台中小企业简易重整规则,明确适用范围和重整价值判断标准,畅通中小企业重整快速启动渠道,降低中小企业挽救成本。建立破产信用修复机制,对于法院已经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破产企业,可以申请在信用中国(北京)等网站添加重整计划等相关信息,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调整限制和惩戒措施。建立重整企业股权及时变更制度,允许破产管理人持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申请解除股权冻结并办理变更登记,为潜在投资人参与重整创造条件,促进困境企业重整成功。推动建立歇业备案制度,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暂停经营,降低市场主体存续成本,提升恢复发展能力。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促进长期占用的字号、商号等资源得到释放,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简易注销适用范围,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退出。

  诉讼全流程

  5.0版改革聚焦案件审理、鉴定、执行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诉讼全流程改革,着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深化民商事案件审判执行制度改革。

  审理环节继续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扩大简易程序和独任制适用范围,大幅压减审理时限。在鉴定环节,加强鉴定机构规范管理,鉴定机构一次性告知委托人需要提交的材料,对不履行鉴定规范要求的鉴定机构可采取约谈整改等措施。在执行环节,制定财产保全执行工作指引,严格控制案款认领、提存、发放等重点环节规定时间,符合条件的案款20日内发放,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及时实现。同时,进一步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在法律行业和国际仲裁等方面优势,积极引入国际调解组织、仲裁机构,鼓励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引入外籍调解员、仲裁员,提高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能力。

  投资贸易更开放

  国际化环境

  5.0版改革全面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环境,为外资外贸企业在京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北京市将建设“RCEP+”先行示范区和服务中心,推动投资、人才、数据、金融等规则先行先试;成立“RCEP+”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RCEP贸易和投资服务,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管理国际化水平。

  在首都之窗网站设立“涉外服务专区”,打造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和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加大外籍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

  鼓励企业采取“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报关方式,配套实施便利化措施、享受优惠政策,将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小时以下;推进京津冀跨境货物贸易一体化监管,率先探索京津冀陆海“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推广出口货物“监管产装、抵港直装”;加快空港双枢纽智慧口岸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运单申报、运输鉴定报告、货物跟踪、航线网络可视化等“一站式”服务;深化“单一窗口”建设,重点拓展海外仓数据共享等跨境电商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

  中国(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政务服务更高效

  集成化服务

  5.0版改革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强化“整体政府”理念,深度整合系统和服务资源,全面加强业务协同,优化再造办事流程,着力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构建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

  围绕企业从准入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2个“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义务教育入学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办理标准、办事平台、监督评价“三统一”。着力解决不动产登记办理难、时间长问题,在东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通州等区新建不动产登记大厅,新增50个以上登记窗口,推进企业百姓全业务类型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在全国率先提供个人“购房资格绿码”服务,实现购房资格实时查询。

  数字化政务

  5.0版改革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让科技赋能的效果更加明显。以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口岸、智慧税务、智慧法院为重点,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全程网办”“全城通办”“一次办成”。

  搭建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综合应用平台,构建贯通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管理全链条的数字政务体系。推行网上一口申报、智能分派、自动流转、一次办结,实现市、区两级“全程网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持续推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拓展税收、补贴、服务等“免申即享”政策范围,实现主动甄别、精准推送、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大力推行“一照通办”“一证通办”,企业百姓持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证等即可办理经营许可、纳税、社保、医疗、民政、养老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e窗通”平台功能,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打破办事区域限制和信息孤岛,在商事登记、办税缴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推进“全城通办”,逐步实现全部事项在全市任一政务服务站点均可办理;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增加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1
【纠错】 责任编辑: 毕尚宏
北京要闻
  • 再次发力 十个关键词擘画北京营商环境5.0版时代
    2020年10月以来,国务院启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研究工作,并于2021年11月发布《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重点在北京自贸区推动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资格资质认定等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制。
  • 北林专家助力 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超80%
    在崇礼太子城,高9.9米的冬奥会会徽标识提醒着人们冬奥脚步的临近。”  依据不同尺度,专家团队构建核心区生态景观三大空间圈层,分别是赛区场馆圈层、配套设施圈层、生态基底圈层,根据不同圈层的属性和需求明确规划与营建策略。
  • 与崇礼站无缝换乘 崇礼北客运枢纽项目通过验收
    崇礼北客运枢纽是崇礼区三大交通综合客运枢纽之一,也是太锡铁路太崇段崇礼站配套客运枢纽,与太锡铁路太崇段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崇礼冬季比较寒冷,为了让旅客无缝换乘,高铁站房与客运枢纽之间通过地下通廊连接。
  • 北京中心城区共有产权房套型上限提至100平方米
    市住建委、市规自委昨天联合印发《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2021年版)》,对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进行了11项修订。对中心城区的共有产权房面积标准,2021版《导则》不再“一刀切”,18层以上的住宅楼套型总建筑面积上限提至100平方米。
  • 又一国家级产业园落地北京 北京中德产业园开园
    (记者 王可心)昨天,北京中德产业园开园,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国内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是北京“两区”建设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乐冬日
欢乐冬日
青春的笑脸迎冬奥
青春的笑脸迎冬奥
新首钢地区主体框架基本成型
新首钢地区主体框架基本成型
民警李学忠:用镜头记录平安北京
民警李学忠:用镜头记录平安北京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9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