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相同,铭文呼应,应是在下葬时混淆了,一错就是3000年。(记者 武亦彬 摄)
从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堇鼎,到首博的镇馆之宝伯矩鬲,1974年,两座大墓的发现让琉璃河遗址走入公众视野,北京作为燕国都城的面纱也被考古工作者揭开。时隔40多年,这两座墓葬又有新发现。
市文物局昨天公布琉璃河遗址考古重要成果:利用最新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科技手段,考古人员精细发掘、还原了西周墓葬棺椁,对研究墓葬随葬器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发现的一件铜簋,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为研究西周的名、字制度增添确凿证据。
昨天(7日),记者在琉璃河遗址考古现场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深坑”,这是此次发掘的M1901号墓葬,也是上世纪70年代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发掘的253号墓。“40多年前,这里出土了迄今为止北京地区最大的青铜器堇鼎。”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介绍,当年由于地下水位高,两座墓葬没有发掘完整,一些细节没有完全揭露出来,今年,为建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者对编号为M1901和M1903的两座西周早期墓葬进行再次发掘。
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趣事。M1901号墓葬新出土的铜簋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器盖内铭文为“白(伯)鱼作宝尊彝”,器内底铭文有“王赐圉贝,用作宝尊彝”。“据铭文推断,这两件簋的盖子和主体在下葬时应是混淆了,这一错就是3000年。”王晶说,两件时隔40余年重聚首的器物证明了伯鱼和圉实为同一人,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确凿的证据。同时,该墓葬新出土的青铜面具、兽面形铜饰、成组的铜车马器等,纹饰精美、细节丰富,均为首次发现。
“本次考古共发掘出5座西周早期墓葬,M1902号墓是新发现的,也带给我们许多惊喜。”王晶揭秘,该墓葬发现了目前北京所知年代最早的墓葬头箱盖板,在北方地区也较少见。箱内有铜提梁卣、铜尊、铜爵、铜鼎、铜剑、漆器、陶器等,组合丰富。棺椁及人体骨骼均保存良好,椁板上还发现了整只殉葬狗,与狗一同出土了一件铜铃。
为填补以往田野发掘的空白,进一步研究西周墓葬的棺椁规制,考古人员首次采用了从椁室之外向内清理的“破壁发掘法”,对重点现象和出土器物进行清理,重点痕迹留取剖面。首次辨识出北京西周青铜箭头的木质箭杆、席纹等,首次成功提取到北京西周早期带纹饰的丝织品,精准还原了出土每件器物的空间位置,为还原当时的丧礼制度提供了丰富材料。
通过科技手段,考古工作者对琉璃河遗址范围有了新认知。琉璃河遗址首次在北京的大遗址中建立了WebGIS地理信息系统,将遥感考古、坐标信息、航空摄影、电法物探、勘探和发掘的成果统一到大遗址“一张图”中,逐层进行绘图、摄像、建立三维模型,全面收集信息。考古人员完成重点勘探面积约32万平方米,抽样勘探面积45万平方米,遗址的保护区域范围为17.3平方公里,远超此前对遗址的认识。(记者 李祺瑶)
(原标题:琉璃河遗址考古又有重要发现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
延庆野鸭湖频频发现“新物种”
日前,在延庆野鸭湖,工作人员放归了经治疗休养后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豹猫、雕鸮(音消)、普通鵟(音狂),图为普通鵟。
-
丰台站旁丰管路畅通了
丰台火车站开通运营日益临近,车站北侧的丰管路是区域路网的重要交通要道。昨天,丰台区2021年交通疏堵及综合治理工程全部竣工,打通10余处交通堵点,其中包括大幅提高丰管路的通行能力。
-
石景山73类证照可刷脸验证
近日,石景山区政务服务开展电子证照服务,73类证照在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1011个事项上实现“刷脸”验证。为保证办事群众的信息安全,当办事群众到大厅办理事项需应用电子证照时,窗口工作人员将通过石景山区统一行政审批平台向办事群众发送调用电子证照授权。
-
朝阳八里庄新添“家门口的托老所”
本月,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了一处养老驿站。加上此前建设的1家养老照料中心和4处驿站、4处老年餐桌,“家门口的托老所”覆盖八里庄街道所有老小区。
-
东城30家书店可用数字人民币
今年8月,东城区出台了全市首个引导支持实体书店进商场、进社区、进园区、进楼宇的“四进”政策,将实体书店纳入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范畴,努力把实体书店打造成城市的“文化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