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陈扬,近年来收获一个广为人知的外号——“三分钟法官”。
乍一听,“三分钟”是形容工作麻利。作为辖区经济尤为活跃、人口流动频繁的北京朝阳法院一名资深民事法官,陈扬既要处理家长里短的小纠纷,也要审理舆论关注的“高大上”案件。事实上,不快不行。北京朝阳法院2021年收案18万件,平均每名法官到手超600件案件。
“最多的一年,我审结了1000件左右的案子。”陈扬说,“核对证据、电话沟通、预约开庭、调解、庭审……不管大案还是小案,这些程序都必不可少。”
陈扬准备去开庭
不过,“三分钟法官”的外号,却源于陈扬主动让工作“慢”下来的举动。原来,针对一些小纠纷,简单的司法调解就能妥善解决,还节约诉讼成本。但是,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一方在讲法理讲情理,另一方却只顾着倾诉内心的委屈和气愤,根本没在一个频道上。”陈扬说,“必须引导当事人进入平和的交谈模式,沟通才会有效。于是每次和当事人沟通陷入僵持的时候,我就主动提出,‘您先讲三分钟吧,咱们再接着聊’。”
“三分钟讲完了,法官您接着说吧”“您能耐心听我说话,气顺多了”“‘三分钟法官’,我来之前就听说过您”……有了一次次“三分钟”倾诉,一些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通常会逐渐冷静下来,后续交流就更加顺畅了。
陈扬说,“三分钟”或许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但拉近了法官与老百姓的心理距离,也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
北京朝阳法院政治部主任刘黎说,陈扬审理医疗纠纷比较多,她专业干练的外表下藏着不露痕迹的温情。医疗纠纷比较特殊,除了专业性强、鉴定繁琐外,需要特别关注当事人特殊的心理境况。
陈扬曾办理过一件医疗纠纷案,原告是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老伴儿因普通感冒就医,住院后病情却急剧恶化,几周后便不幸离世。这样的突发变故,让老人难以接受。她坚信医院存在重大过错,对医疗鉴定完全无法理解,并认为预计鉴定周期过长,一定是医院在恶意拖延诉讼。
在案件审理中老人情绪激动,多次崩溃恸哭。面对僵局,陈扬明白必须先过“信任关”“感情关”,才能进入法律程序。于是,她挤出时间,经常给老人打电话并前去看望,了解生活起居、唠唠家常,倾听老人的哀痛和思念,有时谈到动情处,陈扬也不由得掉下眼泪。一次两次、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老人渐渐缓解了因变故带来的悲痛,也愿意听陈扬说说医疗鉴定是怎么回事。
此后,陈扬开始由浅入深解释法律规定,还找来类似案例解答老人的疑虑,并决定陪同老人一起参加鉴定听证会。“有法官在场的话,我就放心了,我同意鉴定。”老人说。
在征得老人同意启动鉴定程序后,案件审理程序得以顺利进行。最终,鉴定结论认定医院存在过错,陈扬依法支持了老人的诉讼请求。
自独立办案以来,陈扬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000余件,无论大案小案,都妥善办结,几乎没有投诉信访。在一起引爆舆论的某明星离婚及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中,陈扬抽丝剥茧、先易后难、分段推进,依法就婚姻关系等予以先行判决,引领舆论正向互动,从而稳妥处理全案;在一起涉及北京减量发展的商场腾退案件中,陈扬反复工作、多方协调,推动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诉讼阶段即完成近7000平方米的场地返还……
近年来,陈扬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为民榜样”等多项荣誉。
面对成绩和肯定,陈扬说:“一个好法官,应像一粒好种子一样,扎根广袤而有希望的田野上,既成就自己,也给予群众公平的芬芳和正义的硕果。”
-
京华新声丨“三分钟法官”陈扬
陈扬说,“三分钟”或许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但拉近了法官与老百姓的心理距离,也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
-
千余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7月的一天,西城区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致电困难家庭毕业生小王的母亲,这已是该负责人联系的第30位家长了。
-
顺义首个城市更新社区项目将开放
记者日前从顺义区获悉,该区首个城市更新社区项目——钱粮市集即将于11月下旬开市。
-
年轻化+隐蔽性 警惕“糖衣炮弹”侵袭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显著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
-
蓑羽鹤首次现身官厅水库 全国9种鹤中已有6种留下过到访记录
迁徙候鸟正浩浩荡荡飞越北京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日前首次现身官厅水库,在全国9种鹤中,官厅水库已记录到其中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