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昨天(10日),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在汇编集收录的108个案例中,北京日报《最炫北京城》短视频栏目成为15个市级案例之一。
据介绍,汇编集采用各区有关部门推荐、行业机构自荐、社会公众申报等三种方式,收录了108个案例,包括优秀规划研究课题29项、优秀建设实施项目50项、优秀社会参与活动29项,串连老城、中心城区、市域、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涵盖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涉及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不同要素类型,为北京名城保护工作蓬勃发展的宝贵十年留下真实记录。
此次收录的15个市级优秀案例包括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规划研究、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整治实施规划、温榆河公园规划实施等。前门三里河及周边恢复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白塔寺地区规划实施研究、八里桥保护修缮工程等93个案例入选各区优秀案例。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城市地标都在这条长7.8公里的中轴线上。名城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于2018年至2020年陆续组织开展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整治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包含综合实施计划、三年行动计划、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规划体系,分区分段建立城市设计导则,指导中轴线各项风貌整治工作高水平实施。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启动修缮,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收录的案例看,许多案例的探索周期延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逐步找到切实可行的名城保护实施路径。例如,崇雍大街街区更新与综合整治、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设等一系列规划实施项目成效显著,也获得广泛好评。
本市还建立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名城保护事业的创新工作机制,西城区“四名汇智”计划、怀柔区“长城专职保护队伍”等均名列其中。通过文化空间运营、主题展览策划、新业态植入、新媒体传播等丰富手段,北京不断扩大名城保护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我要保护”的社会氛围,使古都北京焕发生机和活力。其中北京日报推出的《最炫北京城》短视频栏目,将城市更新、古都保护作为重要主题,走访隆福寺、模式口大街、首钢园、重点文创园等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反映减量发展给北京城市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参与日益广泛,面向实际的机制创新,点点滴滴的实践积累,都为名城保护带来新的局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边兰春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要面向未来,也要充分关注当下的城市生活,通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实现积极保护,有机更新,整体创造。(记者 陈雪柠)
(原标题:108个案例记录老城、三山五园、三条文化带保护更新历程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名录发布)
-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名录发布
今年是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
-
“非遗·未来” 央美师生与非遗传人同场展作品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来自民间的剪纸、泥人等100件非遗作品与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师生的88件(组)作品,在炎黄艺术馆通过“非遗·未来”展开启一场无声“对话”。
-
杨洼船闸建成 大运河京冀段预计本月旅游通航
地处京冀交界地带的大运河杨洼船闸已经建成,具备通航条件,预计6月底前实现大运河北京段和河北段旅游通航。
-
北京拟规划5类“站城一体化”工程
本市拟以轨道交通车站等交通设施为核心,在500至1000米半径范围内进行“站城一体化”规划。站城一体化区域内的居住用地,宜重点安排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宜以中小套型为主。
-
高考结束 “史地生”凸显时代主题关注尖端科技
昨天高考落下帷幕,作为新课标理念下使用新教材的第一次等级性考试,历史、生物、地理试题回归教材,为考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