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现确诊病例,3月19日以来,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北小街3号院及其周边部分胡同被划入封控区、管控区。在核心区的平房院中设置封控区,北小街3号院是首例,而且面积达3000平方米。连日来,区域内通过“一图一册”精准管理、记录“民情日记”精细服务居民、设立临时公厕“一人一消杀”等措施,全力保障居民健康与日常生活。
“一图一册”精准掌握动态
北小街3号院是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大杂院,共有居民91户、198人。与楼房不同,平房院面积大、居民户数多,厕所、厨房大都在屋外,这些都让这里的封控工作面临挑战。
3月19日晚10时,北新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闻超和6名同事进驻封控区,他们首先摸清底数、完善台账、制作图册,一一攻克难题。
在闻超手中,一张图纸上,封控、管控区一目了然,各家各户的典型信息密密麻麻标注在上面。“这是我们的大数据,根据这张图和手头的台账手册,我们能精准地掌握每一户的位置、情况和生活需求等。”
与楼房封控区相同,北小街3号院的居民们家家户户也都安上了门磁。门磁与大数据平台相连,督促居民们除了到屋外厨房做饭、到院门口如厕,其他时间都足不出户。“院内分布着4条小道,我们也施划了单向行走线路,保障大家不交叉。”闻超说。
同时,封控、管控区域内,闻超等工作人员也实施闭环管理,每轮工作结束会乘专车至集中隔离点休息,与居民和外界不直接接触。
“民情日记”记录居民需求
封控区居民户数多,需求自然也繁多。为了精准解决居民需求,保障人员记起了“民情日记”。
“某某,代开药,卤米松乳膏”“某某,煤气罐没气了”“处理方法:到卫生站开药,送给隔离人员”……打开青龙社区工作者郭月婷手中的笔记本,“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不同居民的需求、处理过程、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列表、有文字,事无巨细。
“居民需求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我们都得‘接诉即办’,而且办好了、办满意了。”郭月婷说。
吃饭、代买药、液化气罐换气是封控、管控区内居民们数量最多的三大需求。为了服务好居民,街道不仅有一办一,而且向前一步建立机制。
针对吃饭问题,就近联系了老年餐桌、菜站,每天配送至固定位置,再由社工无接触配送到居民家门口。针对代买药问题,由社工统一收集需求,搓堆儿开药。针对换气问题,相关部门迅速形成机制:由社区统计居民换罐需求,汇总后告知就近液化气站,气站将满罐及时送至社区交接地点;待解除封控后,液化气站会同社区回收空罐,并在消毒消杀后统一清运。
设临时厕所一次一消杀
平房院居民家没有户厕,平时上厕所得出院门奔胡同。一封控,如厕成了大伙儿最难的问题。
为此,东城区在封控区及周边搭建了30余座临时移动厕所。其中,北小街3号院的2座临时厕所就在院门口。
为了切断可能存在的病毒传播链,封控区里的移动公厕“一人一消杀”。“有人解完手出来,保洁人员就会马上冲洗坑位、擦拭地面,再用喷壶对厕所内进行消毒,水龙头、扶手、门把手、洗手液容器等处是重点消毒部位。”东城区环卫中心六所业务组长宋轶勇说。
此外,各临时移动厕所均安排了保洁人员,岗前均接受了防护消杀培训,配备全套防护用品和作业工具,在岗每隔三小时测一次体温,每四小时一轮岗,并遵守防疫要求,就近安排单独食宿。(记者 李瑶)
-
首个平房院封控区 “一图一册”精准服务居民
因出现确诊病例,3月19日以来,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北小街3号院及其周边部分胡同被划入封控区、管控区。
-
协同迈出新步伐 京津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京津冀区域经济稳步恢复,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从需求领域看,北京、天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2.8%。
-
首博东馆进入外装收尾阶段 “运河之舟”待扬帆
船、帆、水,古运河图景中的画面在眼前这座位于城市绿心的首都博物馆(东馆)展现得淋漓尽致。
-
2022北京消费季特色活动轮番登场
在支持消费业态融合创新方面,《促进措施》支持打造包含商旅文体等多业态、多元素的商旅文体融合示范单位,对于符合条件的示范单位,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历练文化服务“国家队”
3月29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建组大会一周年的日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制作团队执行指挥、北京歌华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