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好手速快 垃圾分拣机器人大兴西红门镇上岗
2022-01-26 14:56:20 来源: 北京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小区里灰色的垃圾桶,本来应该装其他垃圾,但因为总有居民分类不够细致,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盒等可回收物以及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也常常出现在“灰桶”内,给桶前值守人员以及后期垃圾处理带来麻烦。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大兴区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引入了4台AI机器人,专门把混在其他垃圾中的可回收物筛选出来,不仅实现精准分类,还可以把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把其他垃圾制成衍生燃料供水泥厂、发电厂节省燃煤。

  探访

  “抓娃娃”又快又准 每分钟能拣出70多件物品

  走进位于南中轴路东侧的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如果没有些许垃圾腐败产生的淡淡酸味,眼前展现的场景很像快递分拣中心——红黄相间涂装的设备全力运转,一条条传送带之间,有4个类似“驾驶舱”一样的透明方盒子,盒子里装的就是AI智能分拣机器人。

  仔细观瞧,4台机器人又分成两类,一种用的是吸力枪,可以把一些零碎的可回收物吸上来,另一种用的则是爪子,可以像“抓娃娃”一样把一些大件的可回收物抓取上来。“当你还在犹豫这是什么垃圾时,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完成了1.5次分拣。”西红门镇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张震国说,两类机器人可以相互配合,一吸一抓,提高效率。

  传送带运送的就是从各社区、餐饮店收集来的“其他垃圾”,里面混合着一些塑料瓶、金属瓶盖等可回收垃圾。来到传送带上,可回收物马上就被机器人挑了出来,随即投到可回收物的通道里。

  记者在机器人前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机器人分拣的成功率在80%以上。几乎每个塑料瓶,都能被机器人识别到,但并不是每个都能被成功抓起。“这些抓不起来的,都是因为瓶子被错误地和厨余垃圾放在一起了,表面有油,机器人一抓就打滑。”张震国说,如果市民们都能按要求正确分类,机器人就可以更加轻松地在众多可回收物中挑出塑料瓶,成功率也会高不少。

  每台机器人每分钟可分拣70多件物品,速度大约是人工的2倍,而且机器人不需要休息,只要连通电源就可以24小时工作。西红门镇副镇长徐可表示,未来的垃圾回收工作将完全有条件实现无人化,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解决生活垃圾分类中心长期存在的人员紧缺问题。随着装备升级,误差率也会越来越低。

  揭秘

  “三国设备”本事不小 24小时工作分拣不出错

  正面看,AI智能分拣机器人呈外八字形,这种结构是经过专业力学分析设计的,能够减少设备高速运转产生的振动干扰机器人精度。从侧面看,它一人多高,垂直的结构能够确保多台智能设备紧凑地拼接在一起,彼此共用同一个“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安装在最上面,里面有多个芯片,控制着机器人的视觉系统、神经系统,指挥着吸力枪和爪手工作。视觉系统由多台高清摄像头组成,类似于人的眼睛,“我们提前植入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对机器人进行训练,争取做到无论废弃物是完好无损,还是遭受破坏、遮挡,机器人都可以识别。经过海量训练,只要是人的眼睛能一眼识别的东西,机器人都能识别。”张震国说,即便24小时高强度工作,也不用担心机器人“头脑过热”分拣出错,因为它的“大脑”内置了空调,确保内部始终保持恒温。

  更智能的地方在于,AI智能分拣机器人还具有强大的迁徙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云端大脑,与部署在各地的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比如,部署在浙江的垃圾分拣中心的机器人可以向部署在上海、北京等地不同的机器人学习,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还可以互相继承废弃物识别的经验。

  如此先进的机器人可不是进口货,他们都是“三国设备”——国产机器人、国产人工智能、国产核心部件。生产企业成立至今已申请超过150多项知识产权,授权100余项,代表了我国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经过精准分类后,生活垃圾可制成衍生燃料实现变废为宝。

  摸底

  垃圾堆里“搞研究” 一车生活垃圾里有30种可回收物

  为什么要引入AI智能分拣机器人实现精准分类?张震国与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事件。

  去年6月,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还没有升级改造,只是作为一个较大规模的垃圾转运站使用。从全镇各个小区运来的垃圾都要先暂存在这里,经过压缩后再送往马家楼、安定、南宫等地,或是填埋,或是焚烧。“压缩完的垃圾成了一个长方块,只看边边角角,都能发现不少塑料、金属,让人看了挺心疼的。”张震国说。

  为了搞清西红门镇生活垃圾的具体成分,张震国和几位同事开始了一场辛苦枯燥的工作——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在转运站查看从小区运来的生活垃圾,通常是垃圾车刚把垃圾卸下来,张震国他们就围了上去,像是在寻觅什么值钱的宝贝。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转运站里像蒸笼,再加上垃圾的味道很刺鼻,几个人刚干活儿没几分钟,就陆续开始呕吐,挨个儿到卫生间漱口,然后继续去垃圾堆里“搞研究”。

  “功夫没有白费,我们发现,一车厢垃圾里有超过30种可回收物,这些都值得重复用,焚烧填埋真的太可惜了。”张震国说,掌握了资源底数后,品尝过分拣痛苦的他确信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引进高科技分拣设备。

  “马上就去全国各地考察,拜访生产企业,经常是凌晨4点刚下飞机,8点就准时出现在西红门的会议室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南方的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正好符合张震国的要求,这才有了现在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里的那4台AI智能分拣机器人。

  未来

  衍生燃料助力“双碳” 每年可为9万吨其他垃圾精准分类

  升级改造后的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按照计划,1个月后将正式运行,每年可为9万吨其他垃圾进行精准分类。

  混合在“其他垃圾”中的厨余垃圾,中心将通过好氧发酵技术制成有机肥料;可回收物经过AI智能分拣机器人、风选、磁选、微电流的筛选后,可以进入资源回收领域。令人惊讶的是,像用过的卫生纸、被污染过的塑料、枯枝烂叶等市民认为毫无利用价值的垃圾,分类中心也能通过混合有机肥、烘干,把它们制成垃圾衍生燃料,变废为宝。

  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心的大厅里,摆放着十几麻袋垃圾衍生燃料。这种燃料呈黑色长条形,看上去就像煤炭一样,摸上去却远没有煤炭坚硬,细看之下,就能发现隐藏在内部的“纤维”——那正是“垃圾”再利用的见证。

  “没有经过精准分类的生活垃圾里面包含着金属,而且湿度比较大,如果直接送去燃烧,每吨的热值只有1000大卡左右;精准分类之后制成的垃圾衍生燃料,纯度很高而且很干燥,每吨的热值能达到5000大卡。”张震国说,目前垃圾衍生燃料主要供应水泥厂和发电厂替代燃煤,每年可帮助工厂节约4万吨标准煤,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不仅如此,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升级改造后不再承担垃圾转运功能,由于对生活垃圾进行了精准分类,减少了垃圾的转运次数,运载车辆也能“歇歇脚”了。据统计,每年可因此节省75%的燃油消耗。(记者 陈强)

+1
【纠错】 责任编辑: 毕尚宏
北京要闻
  • 眼神好手速快 垃圾分拣机器人大兴西红门镇上岗
    经过精准分类后,生活垃圾可制成衍生燃料实现变废为宝。”张震国说,目前垃圾衍生燃料主要供应水泥厂和发电厂替代燃煤,每年可帮助工厂节约4万吨标准煤,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 历时一个月改造布展 鼓楼二层元月26日起恢复开放
    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改造布展,从今天起,鼓楼二层展厅恢复开放,不少游客赶来欣赏击鼓表演。今天上午,记者在鼓楼二层展厅内看到,展厅内已经布置一新,展板采用白底黑字的色调,搭配红色的线条,既醒目又符合整体基调。
  • 2022年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有望达74.6%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22年北京交通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有望达74.6%,开放提升西南二环水系28公里滨水道路。今年,北京将优化东三环、北四环辅路慢行环境,推进自专路东拓、南展建设,选取雍和宫-国子监等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慢行优先街区试点。
  • 春节假期高速免费通行 地铁公交视情况延长运营
    过几天就是春节假期了,为了保障节日期间市内交通运行平稳,交通部门将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出租:做好机场、火车站地区特别是夜间11时后出租运力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满足抵京旅客的出租接续运力需求。
  • 探访西城两个封控区 居民生活用品社区代为采购
    社区工作者为广外鸭子桥路1号院居民配发生活物资。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讯(记者张骜)昨天,西城区广外鸭子桥路1号院2号楼被划为封控区,1号院其他区域为管控区。在右内西街甲10号院,社区南门、东北门已经封闭,北门已拉起警戒线,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民警等正在现场维持秩序。
向冬奥出发 展现志愿服务风采
向冬奥出发 展现志愿服务风采
京城“小哥驿站”暖人心
京城“小哥驿站”暖人心
“双奥”志愿 梦想成真
“双奥”志愿 梦想成真
小年庙会 喜迎新春
小年庙会 喜迎新春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