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每人每天滑冰一小时 延庆海陀山下的太平少年
2022-01-20 14:25:32 来源: 北京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巍巍海陀山下,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是一座普通的农村小学。但是全校163名学生全都会滑冰,而且组成了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体操、冰球、冰壶等多个专项冰雪队,还在市级比赛上拿了奖。

  6年前,太平庄中心小学很少有孩子会滑冰,从零至今,“太平少年”们拥有怎样的冰雪故事?

  都会滑冰怎么做到的?

  每人每天至少上冰一小时

  冬日午后,太平庄中心小学南侧冰场上响起了轻快的音乐。身着红裙、手持“雪花”、脚踩冰刀,十几位小姑娘鱼贯进入冰场,一场花滑表演开始了。音乐起,姑娘们伸展双臂,时而向前向后画出柔美的弧线,时而踩准乐点直立转圈,时而手牵手连成“五环”,与“冰墩墩”“雪容融”精彩互动。

  花滑刚落下帷幕,速度滑冰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排成一列,疾驰而出。孩子们头盔护膝一应俱全,他们左右脚轮换用力蹬冰,溅起冰屑飞舞,“唰唰唰”的冰刀摩擦声与音乐声交织相融。速滑角逐结束,冰球队、冰上体操队等又相继亮相。虽是寒冬,但孩子们的激情与欢笑,让整个冰场都火热了起来。

  “我们全校一到六年级163位学生,全部会滑冰!”校长丁建培正在冰场边守着,检验孩子们的日常训练成果。

  全部都会滑,怎么做到的?记者惊讶地问。丁建培说,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的上冰季,整合课间操、大课间、体育课时间,重新排课,既保证其他科目正常上,也让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冰上活动时间,学习基本的滑冰技巧,开展速滑、冰球、花滑等专项训练和小型竞赛。而在上冰季之外的其他季节,则“冰转滑”开设轮滑课堂,持续训练孩子们的协调性。

  标准冰场如何建成?

  撂荒地变冰场自制机器补冰

  冰场光洁,孩子们滑得欢。可您知道吗,他们脚下这块180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是太平庄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自制的,建成于2016年,是延庆区第一个学校室外滑冰场。

  冬奥会筹办之初,刚来太平庄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的丁建培意识到冰雪运动迎来发展机遇,可一没有场地、设备,二没有专业老师。学校地处风口地带,天然的地理条件让这里常年比北京市区气温低,冬季更是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有了“天帮忙”,丁建培决定自己努力创造场地。

  “学校马路对面,有一块常年撂荒地,可以试试自建冰场。” 2016年初冬,冒着严寒,丁建培和老师们白天用农具将土地耧平,并铺上薄膜作为防水层,趁着后半夜温度降低,再一层一层浇冰。每个冬夜,大家都会关注天气预报,只要气温够低就随时起床去浇冰。

  浇冰工具也是自制的。找一根粗铁管,下方焊两个轮子,中间再焊接一根管,表面打上均匀的小眼儿,焊接管一端通上橡胶管引来的自来水,龙头打开,水便从孔眼中均匀漏出,犹如单排花洒。粗铁管下方还拖动着一块长条布,与“花洒”配合让冰面更平整。每一个冬日深夜,丁建培和老师们轮换着浇冰、补冰。

  长时间与冰场打交道,丁建培探索出一套独家经验:冰层大约冻30厘米后就可以“上冰”了,而浇冰必须在温度低于零下7摄氏度。他自己还研发了裂缝灌注、鼓包铲平、低洼填补等浇冰、补冰方法,每天亲自维护冰场。平时,他还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滑冰,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滑冰校长”。

  没有专业教师咋办?

  引进专业滑冰教师成为孩子们的“宝藏”

  有了冰场,才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要有专业老师教,引导孩子们开启冰雪人生的第一课。然而,这所从未开展过冰雪运动的农村小学,没有一位专业滑冰教师,甚至几乎没有老师会滑冰。

  “我们向全体老师发起动员令,让各学科老师自学,兼着教。例如教英语的老师张立佳就教起了冰壶。”学校教学副主任刘桂福回忆说,就这样,慢慢地,学校逐渐组建起各个专项队,但基本可以说是“草台班子”,始终缺乏专业滑冰教师。

  直到2018年,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延庆区教委特意到冰雪运动蓬勃的东北去寻觅人才,才为学校带来了转机。

  “双臂舒展开,外刃、内刃交替起来!”上周一夜幕下,太平庄中心小学冰场亮如白昼,花滑老师姚溪淼站在场中,带孩子们开启“晚练”。

  “姚老师可是我们冰雪运动的宝藏老师。”刘桂福竖起大拇哥。说是“宝藏”,名副其实。姚溪淼今年24岁,正是延庆区教委专门从东北引进的唯一一位专业滑冰教师。

  2018年,20岁的姚溪淼还是东北师范大学速度滑冰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延庆区教委向专业强、学业好的她伸出橄榄枝后,校长丁建培试着问她,“除了速滑,你还会花滑吗?我们想组建一支花滑队!”姚溪淼告诉丁校长,“虽然不会,但我可以学!”

  一言既出,姚溪淼一头扎进了吉林省花样滑冰队,拜师省队教练,“半路出家”学起了花滑。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姚溪淼肯下功夫。她白天跟着省队训练,晚上就找来专业理论一页一页“啃”。为了学好一个动作,她将动作视频慢倍速播放,一个要领一个要领学。“学好一个动作可能要看几十遍视频,眼睛会了、心会了,上冰练习又是另一回事儿。”姚溪淼回忆,训练时她就拜师省队的花滑小队员们,请他们帮自己查问题、纠正动作。

  2019年,姚溪淼顺利毕业,来到了北京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担任起了速滑、花滑两个专项课程的老师。“太平少年”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专业的滑冰老师。

  为什么学滑冰?

  “希望冰雪运动伴我一生”

  今年1月17日,对于10岁的聂子涵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她练习了两个月的“转三”终于滑起来了,小伙伴们为她鼓掌,老师姚溪淼欣喜地称赞她“动作很标准”!

  聂子涵是2021年9月加入花滑队的,初学的她并不像老队员们动作老练、技术突出。“但她很刻苦认真。”最令姚溪淼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孩子常常在动作上偷懒,但聂子涵从来都不折不扣、不声不响地训练,“花滑练习很考验毅力,要保持双臂端平,有的孩子举累了会偷偷放下休息,但聂子涵从不,能感受到她的那股劲儿。”

  为什么要学花滑?“我想像偶像陈露那样,成为冰上蝴蝶!”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姚溪淼没想到这位腼腆的小姑娘能脱口而出这样的话,并对陈露的故事如数家珍。“我忽然明白,这些孩子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而是心中有梦想。这梦想,是冬奥和冰雪带来的。”姚溪淼动情地说。

  一个个“太平少年”,皆因冰雪经历着改变。“最开始我总摔跤、老哭,现在练多了,我没那么娇气了,滑冰让我变得坚强!”一年级的周茉说;“我爱跳舞,也爱滑冰,而花滑正将我的两个爱好融合起来,在冰上舞蹈的感觉太美了!”六年级的王雨晨说,“等我上中学了,还要时时回到我的母校滑冰,希望冰雪运动伴我一生。”不光孩子们,学校老师们也纷纷上冰,45位教职工中有80%都学会了滑冰。

  晚7点半,晚练结束,孩子们脱去冰鞋,拿起扫帚再次走上冰场,清扫冰面。“冰雪运动具有其他学科、其他文体运动所不具有的全面育人功能,比如上冰中锤炼强健的身体素质、勇敢坚强的意志、培养审美,扫冰中进行劳动教育等,可以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丁建培说。

  如今,太平庄中心小学已为延庆区冰雪队输送滑冰运动健将近30名,代表延庆区参加了北京市第一、二、三届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并夺得奖项。学校的自制冰场也带动了康庄小学、下屯小学、小丰营中心小学等周边学校学生上冰。最近,太平庄中心小学还被评为2021年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1
【纠错】 责任编辑: 毕尚宏
北京要闻
  • 保证每人每天滑冰一小时 延庆海陀山下的太平少年
    巍巍海陀山下,延庆区太平庄中心小学是一座普通的农村小学。直到2018年,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延庆区教委特意到冰雪运动蓬勃的东北去寻觅人才,才为学校带来了转机。
  • 北京海淀区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准备就绪
    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局长张彦祥介绍,2月4日至2月20日即冬奥会期间,海淀区共两个场馆涉及冬奥。
  • 北京:不允许以健康码或行程码异常等为理由延误治疗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绍,不允许以健康码或行程码异常、具有发热等新冠肺炎典型症状、无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或检测结果超过时限等为理由延误治疗。
  • 百余“智能防疫员”值守北京冬奥会场馆及冬奥村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百余个“智能防疫员”将在各大场馆及冬奥村上岗,参会者无需摘掉口罩,一秒内,即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健康宝、国家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公安联网、电子登记8个查验环节,最大程度提高信息核验效率,提升通行速度。北京冬奥会期间,这些机器人将继续保障冬奥会相关人员智能、安全、快速通行。
  • 北京通州打造“一火一案一警示”火灾现场会机制
      (专发北京频道)北京通州打造“一火一案一警示”火灾现场会机制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吴文诩)“这是店铺在用火、用气方面疏于管理”“在消防安全上,绝对不能搞‘艺高人胆大’,必须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漷马路兴华中街一家餐厅内,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正在对数百名餐饮场所消防安全负责人进行火灾现场安全培训。
我为冰狂
我为冰狂
专访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
专访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
北京公交集团212部氢燃料新能源车服务冬奥
北京公交集团212部氢燃料新能源车服务冬奥
北京冬奥这样“下馆子”
北京冬奥这样“下馆子”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8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