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推进市疾控中心新址等项目建设
2021-12-30 08:37:54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未来五年,北京的疾控改革如何落地?医疗资源如何在各区配置?三孩保障有何利好?昨日,《“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面向社会发布,就公卫医疗领域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规划》中对于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的分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优化情况进行安排,涉及北大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医院疏解项目,南部、西部、“回天”地区资源承接等内容。根据《规划》,北京将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按照中央疾控体系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亮点 1

  鼓励国有企业单位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

  昨日,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规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深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属于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是北京“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标,到2025年,北京健康服务体系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人民健康需求更加匹配,强大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了33项指标,除了人均预期寿命等经典健康指标外,还增加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等回应民生关切的指标。

  近年来,人口问题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按照不少于4.5托位/千人的标准配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简伟研介绍,该指标是根据对北京未来数年人口变化的需求、参考国家方面的要求,综合各方意见后得出。在具体执行层面,一方面,北京市在财政和用地上进行了专项投入,另一方面,将利用现有公办、社会福利性、民办机构的资源,鼓励国有企业单位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鼓励社区参与等,达到托位目标。

  此外,还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为家庭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研究制定婴幼儿照护服务各类从业人员资质标准,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各类公共场所按照规定配备母婴设施。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也受到重视。

  根据去年北京市体检报告,中招、高招体检中,青少年近视、肥胖等成为重点不良检出项目。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和近视率快速上升势头需要有效遏制,部分青少年体质素质不达标。《规划》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长(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

  亮点 2

  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南、“回天”地区等疏解

  《规划》对各区在大医院的疏解和承接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规划》提到,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结合城市功能和人口分布,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更好服务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中央确定的疏解项目清单,协同推进部分央属在京三级医院向京外疏解。促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按照增减挂钩的原则,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结合分区规划和人口分布,提升区属医院服务能力,重点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中医药等领域填平补齐资源缺口。

  在不同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就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五大功能区进行了解析。

  核心区:通过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向外疏解腾退和内部功能优化双向发力,为区域内居民健康需要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运行、政务活动提供医疗卫生保障。重点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口腔医院、友谊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安定医院等疏解项目。

  中心城区:疏解与承接并重,推进优质资源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资源薄弱地区疏解,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合理布局,在朝阳区、海淀区等面向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服务的区域,增加国际医疗服务供给。重点推进朝阳医院东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佑安医院新院区等疏解项目。

  城市副中心:科学适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体系、补充功能和资源短板,为副中心及北三县等地区提供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保障。重点推进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新址等项目建设。

  平原新城: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的优质医疗资源,除了满足辖区内服务需要外,重点承接为全国和区域的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医学科研,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重点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佑安医院新院区、安定医院新院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等项目建设。

  生态涵养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当地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同时,具体区域结合其城市功能定位,合理匹配医疗卫生资源。适度承接发展与绿色生态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养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重点推进区属医院提质改建类项目建设。

  亮点 3

  将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局 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北京将按照国家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成满足首都公共卫生保障需要,具备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国内一流的首都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提升精准防控水平。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理顺体制机制,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

  在优化组织管理架构方面,将按照中央疾控体系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此外,规划还提出,完善疾控人员管理与薪酬保障机制等改革措施,研究编制调整政策,到2025年,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1.75人;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建成市疾控中心新址,做好市疾控中心现址办公场所的统筹利用,强化核心区公共卫生保障,根据首都发展需要适当提高设备配置标准,加快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统筹央地资源规划设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除了疾控改革外,北京还将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国际大都市特点的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

  其中,综合医院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传染病专科能力建设,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多学科协作综合诊疗服务能力。

  专科传染病医院功能定位将优化提升,平时主要承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传染病核心临床技术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功能;疫时作为收治罕见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患者,对综合医院诊疗救治的支撑和补充;专科传染病医院设施装备也要优化提升,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实现功能转型升级。

  医疗机构还需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和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搭建科研协作、业务培训、病原生物检验鉴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支撑平台,依托医联体和健联体,形成“疾控-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施公共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计划。

  ■ 相关新闻

  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门急诊全面开放

  已开放骨科、内、外、妇、儿等34个专业,骨质疏松、社区医学、病理诊断、营养门诊和18个专病及1个核酸检测门诊

  新京报讯 昨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门急诊全面开放。据了解,该院区增设周六全天门诊,并推出多项便民惠民措施。

  增设周六全天门诊 急诊试运行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召开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全面开诊暨急诊试运行媒体沟通会”上了解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急诊开诊试运行,该院区临床科室已经全部开放。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介绍,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6月26日实现病房区试运行,7月16日开放门诊,昨日全面开诊、急诊试运行,主要承担为周边及“回天”地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协远介绍,昨日开诊的新龙泽院区急诊,以医院整体发展布局为中心,开设急诊内科、外科、妇科和骨科。门诊增设周六全天门诊,方便患者节假日就医,同时还推出了多项便民惠民措施。

  从7月16日开放门诊到11月,新龙泽院区门诊共接待患者16万余人次,病房使用率达到80%以上,手术人数近6000人。

  潘苏彦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市属三甲综合医院,老院区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地处核心区,且骨科、烧伤科诊疗能力突出,医疗服务、运行保障及周边交通压力一直较大,而“回天”地区医疗资源还存在短板。

  积水潭三个院区检验结果互联互通

  蒋协远介绍,新龙泽院区已经开放骨科、内、外、妇、儿等34个专业,还有骨质疏松、社区医学、病理诊断、疼痛、药学、营养门诊和18个专病及1个核酸检测门诊。11月,门诊量达33320人次。新龙泽院区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医疗美容科、精神科等科室,以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新院区的诊治服务能力。

  目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有三个院区,分别是新街口院区、回龙观院区、新龙泽院区。三个院区之间实现放射、检验检查单和结果互联互通,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同时,新龙泽院区采取了一些便民惠民举措。

  针对门诊患者等候集中现象,优化二次分诊,增加就诊前30分钟报到功能,减少人员聚集和在院逗留时间;提供入院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码和行程码“三码合一”的核验集成服务,减少人员聚集。核酸门诊“一站式”服务,周一到周日开放,集挂号、缴费、贴码、采集于一体,便于患者随时进行核酸检测。

  此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护照、外国人永久居住证等出入境证件可在窗口办理预约诊疗服务。患者来院后,在任一挂号收费窗口持以上证件,均可办理京医通卡,并绑定院内信息,进行预约诊疗服务。

  “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疏解市属医院

  潘苏彦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十六区均衡布局,重点统筹推进一批市属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回天”地区、城市南部等转移疏解。“十三五”时期,先后完成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等市属医院疏解项目,完成核心区床位疏解近1750张、年门诊量近300万人次。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将进一步加大市属医院疏解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及均衡布局力度。正在推进的项目,包括口腔医院整体迁建、朝阳医院东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等。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于5月初完成疏解腾退,7月底前完成全部拆除任务,调减床位约460张,目前正优化医疗流程和医院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研究型医院,主要承担服务首都核心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创伤烧伤应急医疗救治以及医学创新研究等功能。

  2023年底前北京AED不低于五千台

  交通枢纽、公园、大型商超、影剧院等重点公共场所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

  新京报讯 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

  方案提出,2023年年底前,全市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影剧院、学校重点公共场所实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鼓励其他公共场所和大型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市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全市建成统一规范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率不低于80%,获得急救培训证书比例不低于40%。

  2021年,北京市政府将“实现地铁站、火车站、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做好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北京地铁全路网28条线路408座车站、6个火车站已全部完成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任务;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按计划实现全覆盖。同时,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社会急救培训,着重加强重点公共场所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全年已开展线下公众急救培训12.1万人次,地铁站已实现每个班组8人中至少有3人取证;线上急救培训专题课程覆盖396万人次。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学谋划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的配置范围、管理模式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磊
北京要闻
冬季两项中心为冬奥会做好准备
冬季两项中心为冬奥会做好准备
我与冬奥的故事|我为冬奥站好岗
我与冬奥的故事|我为冬奥站好岗
“冰丝带”建成智慧场馆
“冰丝带”建成智慧场馆
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821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