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4日),“冰立方”西侧的冬奥场馆临时设施已初见规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这里将用作转播中心、餐厅,提供赛事保障。为服务冬奥,奥林匹克公园城管执法大队在精细化执法的同时“多跑腿”,确保工程月底如期完工。
随着冬奥建设全面转入冬奥临时设施建设,位于“冰立方”西侧的这片工地开足了马力。临时设施是由篷房和打包箱式房组成,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其中,一座由70多间白色打包箱式房组成的工作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房子可以用作机房或者办公室,赛会期间冬奥转播团队将在这里工作。”北京城建冬奥临时设施项目一标段技术负责人张羽介绍,打包箱式房是一种简易房屋,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建起来。这种房子拆装方便,几乎不会产生污染。
为保障转播团队的运转,工作区还配建了一座约6000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张羽介绍,停车场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片绿地。按照一般的做法,施工方需要先将绿地铲掉铺上混凝土,赛后再将混凝土铲走,恢复绿地。这样一来,不但工程量大,也不环保。为体现绿色、节约办奥,施工方采用新工艺,在绿地上铺一层橡胶垫,然后再铺上一层钢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临时停车场。赛后,将钢板和橡胶垫拆掉,就能恢复原有绿地。
冬奥临时设施涉及20多个功能分区,施工动土常常遇到各式问题,工程进度却并未受到影响。原来,为了保证冬奥场馆临时设施施工的顺利进行,城管执法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帮助施工单位解了后顾之忧。
“冬奥临时设施工期短,这就促使执法人员转变工作思路,保证工程进度。”奥林匹克公园城管大队副队长贾雪君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定,工地需要设置专门的垃圾池用来容纳建筑垃圾。建设垃圾池,不但会影响工期,还涉及到后期拆除问题。为助力冬奥,执法人员督促施工方建立应急机制,做到建筑垃圾“日产日清”。这样一来,建筑垃圾处理的问题迎刃而解。
-
冬奥场馆临时设施建设“一天一个样”
昨天,“冰立方”西侧的冬奥场馆临时设施已初见规模。随着冬奥建设全面转入冬奥临时设施建设,位于“冰立方”西侧的这片工地开足了马力。冬奥临时设施涉及20多个功能分区,施工动土常常遇到各式问题,工程进度却并未受到影响。
-
“十四五”期间 北京各区将引进社会力量办博物馆
近日,《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各区应明确“十四五”期间博物馆发展目标,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本市将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予以扶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公益基金支持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
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长520.77公里的北京长城遗存资源主线上,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五个核心区域自东向西分布,多个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传统村落、旅游景区等沿线错落,串连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个区,2873处资源点。预计2023年,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4个重点区域建设初具雏形;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全面建成。
-
拓展停车资源 望京首钢园等区域2022年综合治理
北京近年来实施了一批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今天上午,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北京明年将继续推进望京、首钢园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综合治理,并推进老旧小区周边停车设施改造。
-
我与冬奥的故事 | 双奥记者双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