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年报记录首都20年出行变化
2022-12-22 09:13:22 来源: 北京日报
图集

  今年,是北京连续编制交通发展年报第20年。一份份交通年报,生动描绘着市民出行变化。20年来,北京交通领域投资重心逐渐由道路建设向公共交通倾斜,轨道交通线路由2001年的2条、54公里,增加至2021年的27条、783公里,在全世界大城市地铁领域名列前茅。20年间,市民出行特征发生结构性转变,近一半人通勤靠公共交通,自行车逐步回归城市,绿色出行再掀热潮。

  轨道交通客运量20年增近6倍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超大城市为出行提速、缓解拥堵开出的“药方”。“20年前,本市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占到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以上,对轨道和地面公交的投资力度还不是特别大。而2021年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对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场站枢纽和国铁的投资额占比提升至约60%。”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综合研究所副所长杜华兵介绍。

  得益于20年来的高强度、高质量投入,北京市城市道路结构不断完善。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城市道路里程增长近一倍,达到6300公里。此后城市道路基本成型,进入拓宽、改建、治堵的存量阶段;轨道交通线路由2001年的2条、54公里,增加至2021年的27条、783公里,短短20年就超过了伦敦、纽约等城市,在全世界大城市的地铁领域中名列前茅。

  2008年后,随着北京大量轨道新线的陆续开通,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也日趋增强。2021年,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为30.68亿人次,较2001年增加了26.26亿人次,增长近6倍。

  中心城区慢行比例升至46.7%

  20年来,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布局逐步完善,形成以轨道为骨干、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20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空间逐步分散,中心城区通勤交通方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市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在通勤方式选择上,公共交通占比约40%。随着轨道交通覆盖区域愈来愈广,地铁出行比例大幅增加,2020年达到21.6%,逐渐取代部分公交出行选择,成为更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小汽车出行比例上升。随着市民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小汽车通勤比例逐渐提升,2006年超过了30%。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实施后,该比例维持在35%左右。

  自行车逐步回归,绿色出行方式再掀热潮。2000年后,自行车在通勤方式中占比大幅降低,由38.5%降至12.1%。2013年,本市对慢行系统综合治理关注度逐步提升,推动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多个共享单车市场化运营主体加入,自行车出行比例再次上升,2020年达到22.7%。从今年年报中心城区出行方式构成看,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比例持续提高,慢行出行比例达到46.7%,创近五年新高。

  主副城区间交通联系更紧密

  近些年,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地铁八通线南延、七号线东延、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开通并西延,广渠路东延建成通车,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六环立交及京哈立交工程完工,基础设施飞速发展。

  年报数据显示,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年旅客发送量达到2021年的68.8万人次,较2018年开通后首年增加了300%以上;京通快速、京哈高速、广渠快速路、朝阳路和朝阳北路5条通道流量,从2018年的30.3万标准车提升至去年的32.4万,主副城区之间交通联系愈加紧密。同时,2021年9月环球影城开园,京哈高速车流量显著提升,早高峰从京哈高速出城的车流较2020年增加了120%。

  20年间,随着北京大都市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步伐推进,区域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本市对外货运、客运流量增加,对外联系密切程度加深,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对外客运方面,2020年,北京铁路枢纽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客运承载量逐步提升,逐步超越公路客运成为最主要的对外客运方式。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显著提高了航空客运承载量,成为与铁路客运比肩的重要对外客运方式。(记者 孙宏阳)

  (原标题:交通年报记录首都20年出行变化 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比例持续提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品彤
北京要闻
天鹅遨游燕山深处
天鹅遨游燕山深处
北京深山里的寻豹人
北京深山里的寻豹人
改造老旧小区 增加居民幸福感
改造老旧小区 增加居民幸福感
圆明园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圆明园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2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