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且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三地一直互相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地大气污染防治按下“加速键”。十年来三地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三地农村及城镇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2022年,三地连续第六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共同提升重污染应急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近的这一年,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区域结出硕果,2021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冬奥会期间,“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助力北京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冬奥蓝”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进入“十四五”时期,三地联合成立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签署了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在大气治理工作中,北京市将积极推动五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向绿色低碳领域拓展,天津市着力推动实施“871”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河北省努力推动11个设区市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
在流域共治方面,京津冀共护一湾碧水长清。北京市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天津市、河北省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大幅提升。
京津冀三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022年,三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从小生物看大生态,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北京的鸟类十年间增加了80多种,北京雨燕从过去不到3000只已恢复到近万只;天津市观测记录的鸟类达到452种,每年有超百万只候鸟迁徙过境,其中包括遗鸥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河北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到248种,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已在白洋淀安家落户。
区域绿色低碳也试点示范先行。京津冀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区域之一,“十三五”期间,三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比例分别达到26%、23%、25%,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目标。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记者骆倩雯)
(原标题: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十年来降低超六成 京津冀蓝天“含金量”持续提升)
-
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十年来降低超六成
最近的这一年,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区域结出硕果。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时间确定
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3日0:00至1月8日15: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
-
2022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主题展 聚焦北京冬奥设计
“经典设计奖”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最高奖项,所倡导的“大设计”理念一直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学术主张。
-
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启动:打造多方参与的气象科技创新生态
据悉,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将重点聚焦气象行业科技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瓶颈制约、应用需求迫切的业务问题,自上而下设立科技合作孵化项目,推动全行业的科技合作。
-
来自药剂科专家的新冠治疗用药“避坑”指南
针对网络热门“用药顺序图”、“买不买新冠特效药”、“胸腺肽提高免疫力”、“吃维生素C预防新冠”等群众热议的话题,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药剂科专家给出了关于新冠居家治疗和健康人群预防感染的“避坑”指南,提醒群众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用药指导,也不要盲目采用一些所谓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