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安娜、韩婕、于青)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下一步,应如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更好应对多重冲击?
在11月21日于北京拉开帷幕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们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当前,全球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和不确定性,国际金融风险增加。通胀持续维持高位,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说。
“我相信各国完全可以通过充分合作提升资本市场的监管水平,提升市场的稳定性、有效性以及回报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说。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宣昌能表示。
宣昌能认为,近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恢复企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那么,下一阶段,应如何夯实经济复苏基础?探寻答案应立足当下。“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方面把稳增长、调结构和推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结构优化的‘进’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稳’,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明年稳定经济发展,除了总量的扩大,还要有结构上的优化,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形成新的增长点。绿色产业、新动能都有望成为未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金融机构在所有这些宏观经济政策背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实体经济的成功对于金融机构的成功也非常关键。”法国兴业银行集团中国区主管穆裕格认为,未来会有更多资金进入绿色建筑领域,中国可以考虑加大相关政策力度,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加大投入,也能够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多支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说,国家开发银行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有效需求;持续优化金融供给,进一步做好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绿色、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好信贷平稳增长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 我国已构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骨干网
在此背景下,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旨在构建国家级、综合性遥感资源共享与应用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共建共用共享。
-
“国聘行动”第四季启动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白瀛)“国聘行动”第四季大型融媒体招聘活动22日启动。
-
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怎么建?易会满提出三道“思考题”和五个原则
新华社记者陈钟昊 摄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哪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怎么解决。
-
三部门: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年度监测评价
在“建立工作机制,落实支持政策”方面,应建立市县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工作机制;建立与税务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经营单位凭项目认定书,落实住房租赁房产税税收优惠政策。
-
银保监会明确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
图片来源:新华社 通知规定了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要求,明确主要选择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较为规范的公司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