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67.32平方公里
2022-08-07 09:18:21 来源: 北京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首钢园北区秀池具备雨水调蓄功能。

  绿化作业人员正在园区内的一处雨水调蓄池取水。

  这个周末,北京再次迎来一轮强降雨天气。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如果能在汛期将雨水加以收集利用,将对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排涝有很大帮助,而海绵城市建设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近三成,总体上看,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整体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海绵项目5237个,重点项目可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工业遗存里藏着“海绵”巧思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滑雪大跳台等标志性建筑物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但除了冬奥元素,这座工业遗存里其实处处藏着“海绵”巧思。每到汛期,大大小小的“海绵”将充分发挥“吸水”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政基础设施部副部长徐明介绍,首钢园北区的群明湖前身其实是一处工业晾水池,首钢外迁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热水在这里晾凉后再循环利用。现在,群明湖不只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首钢园里最大的雨水调蓄池。群明湖水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水深大约3.9米,就像一个大水盆一样,在汛期“接”住雨水,让雨水存蓄下来。除了湖体本身,群明湖周边还铺设了雨水管道,这样周围道路上的雨水也可以通过雨水口和管道排入群明湖。

  秀池和群明湖一样,都是原有的工业晾水池,不过水域面积小了不少,只有约3万平方米,水深也只有1米左右,但同样发挥着调蓄雨水的作用。“秀池原本的水深也有小4米,但我们尝试在湖底修建了一座停车场,所以现在水深浅了一些。”徐明告诉记者,秀池所在的地理位置海拔高于群明湖,下雨时,雨水可以顺着秀池流入群明湖,“这两座湖的蓄水能力构成了首钢园海绵建设最主要的一部分,可以‘吸收’首钢园北区约三分之一的雨水。”

  除了两个大“水盆”,首钢园北区还按照“每一万平方米配备一座容量500立方米雨水调蓄池”的要求,修建了30多个调蓄池,它们仿佛一块块小的“海绵”,吸收着园区里其他区域的雨水。在首钢园北区东北角的一块绿地上,一截高出地面的黑色“管道”就是其中一处调蓄池的入口。记者采访时,一辆园区里的绿化用车正在这里取水。只见工作人员先打开调蓄池上方的一个井盖,将车上的水带接入井口,再顺着调蓄池的入口进入下方的操作间打开阀门,这样调蓄池里的水就顺着水带进入了车里。

  “首钢园西十冬奥广场附近的这段路是透水沥青,是用部分原有建筑拆除之后的骨料做的,也是园区海绵建设的一部分。”徐明告诉记者,除了透水沥青,首钢园北区还大量铺设了透水砖,都是为了雨水的下渗和收集。同时,园区内随处可见的下凹式绿地也发挥着相似的作用。

  昔日“臭水坑”今成雨水调蓄池

  这个夏天,位于东南二环的龙潭西湖调蓄工程正在接受首个汛期的检验。昔日一到汛期就臭味四溢的“臭水坑”,如今不仅不臭了,还在实现湖水循环自净的同时具备了调蓄雨水的功能。

  据介绍,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在龙潭西湖湖底新建了一座调蓄池,总容积9万立方米,有效容积6.2万立方米。调蓄池内部通过硅砂蜂巢调蓄净化系统对来水水质进行处理,可达地表水Ⅳ类。

  记者了解到,硅砂蜂巢调蓄净化系统主要特点是“蓄水和净化同体”,由格栅池、硅砂蜂巢高效过滤池和硅砂蜂巢储水净化池三个部分组成,合流雨污水或湖水通过管涵依次经过以上3个池体,完成净化过程,再用排水泵排入湖中。其中格栅池主要是去掉枯枝败叶等较大漂浮物,硅砂蜂巢高效过滤池采用硅砂微米级孔隙去除悬浮颗粒物,硅砂蜂巢储水净化池主要通过生物作用等去除水溶性污染物。

  汛期时,合流的雨污水首先通过龙潭西湖西北角的进水方沟进入硅砂蜂巢调蓄净化系统,经物理和生物净化后外排或者补充龙潭西湖湖水。非汛期时,处于静止状态的湖水经湖底的水管流入硅砂蜂巢调蓄净化系统,净化达一天后,用排水泵排入龙潭西湖,如此循环,按照15天一个周期,净化湖水。

  据统计,2022年汛期,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共计蓄水4次,累计收集雨水达14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周边溢流雨污水直接入湖污染问题,和周边道路汛期积水内涝问题。

  全市还将增30余平方公里海绵城市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本市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构建了市、区两级组织保障体系,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涵盖多专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长效保障机制。

  北京市水务局海绵处副处长王志丹介绍,在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冬奥赛区、大兴国际机场、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亦庄开发区、温榆河公园、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千年守望林、城市绿心、环球影城等一大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全面遵照海绵城市理念,按照首都标准、北京特色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8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为367.3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比例为26.56%。总体上看,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整体效果良好。

  通过现场调查,截至目前,全市建设海绵项目共计5237个。其中,透水铺装面积397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面积为5463万平方米,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为331万立方米。

  王志丹介绍,2022年,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和西城)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为30%,城市副中心(通州)达标面积比例为35%,其余各区达标比例为28%,还需新增达标面积35.81平方公里。下一步,全市将按照系统化、精细化、智慧化和品质化等方面的要求,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走上新台阶。(记者 王天淇)

  (原标题: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367.32平方公里,占比26.56% 5237块“大海绵”帮城市留住天上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胡傲霜
北京要闻
棉凫首次现身北京市丰台区
棉凫首次现身北京市丰台区
北京:夜游白塔赏戏曲
北京:夜游白塔赏戏曲
葡萄酒厂“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葡萄酒厂“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馆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馆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9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