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新业态频出 北京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
2022-07-22 08:52:50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内景。(受访者供图)

  E9区创新工场成为文化科技新地标。(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下,北京实现了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北京公共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提升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大戏看北京”成为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一批批新剧场、一部部精品剧目不断在京城汇聚。以E9区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在此聚集。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将于7月25日至7月26日举办。论坛将更为深入探讨未来北京将如何继续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景山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 激发百姓参与热情

  位于东城区美术馆后街40号的景山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又名“美后肆时”,寓意“四季更新,四时更迭,美好永不间断”。从朱漆大门入内,两进的四合院古朴幽雅、京味十足。美后肆时拥有地上一层,地下三层,包括美剧场、美阅馆、美影馆、美体馆等21个活动空间。年长的老人可以在这里饮茶、跳舞,学习插花、国学等传统文化;年轻人则可以享受脱口秀、现代戏剧、旗袍制作、艺术展览等潮流玩法。

  据美后肆时项目经理潘丽介绍,美后肆时不仅免费为百姓提供不同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特色文化体验,同时采取社会化运营,试行特色文化服务低收费。“我们上午基本上都是给社区群众做免费文化活动,下午就用来做收费培训;没有培训的时候,场地还可以用来出租。”

  近年来,北京致力于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身边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2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9个,备案博物馆204个,备案营业性演出场所197个。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达到6937个、图书馆室6135个、室外文化广场5616个,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截至2021年底,以美后肆时为代表的社会化、专业化运营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北京共有266家。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让公众满意度评价也不断提高。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成为文化新地标

  2021年,位于北京人民艺术中心院内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正式落成。内设“曹禺剧场”、“人艺小剧场”两座专业话剧剧场,可容纳近千人。近一年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先后上演了《日出》《雷雨》《原野》《关系》等剧目,演出场次超过100场,迎接观众4万余人次。

  据北京人艺副院长霍志静介绍,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投入使用后,与北京人艺现有的首都剧场、实验剧场、菊隐剧场等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剧场矩阵。这样的剧场体量在国内艺术院团当中首屈一指。未来,人艺将进一步盘活剧场资源,特别是在剧场定位上实现更为科学的划分,建设成为国内最专业的话剧展示交流平台,为全国文化中心打造新地标。

  除了人艺剧场之外,北京还有诸多优质演出设施资源亟待盘活。北京国际儿童艺术中心落户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项目力争2022年底前竣工;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维修改造、北京歌舞剧院原址重建、中国杂技艺术中心、京南艺术中心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当中。同时,北京市也正在制定《北京市演艺新空间运行管理标准》(试行版),将培育和引进一批适合演艺新空间的优质剧目,进一步加大演艺市场供给,丰富市民的文化选择。

  “大戏看北京”的金名片,丰富的院团资源与剧场建设,助力北京持续推出一批精品文艺力作,例如话剧《香山之夜》、舞剧《五星出东方》、京剧《李大钊》、评剧《母亲》、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音乐剧《在远方》等。据悉,今年7月北京各大剧院上演了135台、700余场精彩大戏,包括话剧《谷文昌》《哗变》、舞剧《昭君出塞》《天鹅湖》、京剧《凤还巢》、昆曲《牡丹亭》等。

  E9区创新工场

  园区高质量发展 为文化科技企业提供阵地

  专注数字文创的鲸世科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特斯联科技,打造智能客服的智齿科技……这些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行业领军企业,均位于北京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内,一个前身为北京双桥乳品厂的老厂区。在北京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促进老旧厂房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政策之下,该老厂区变为精品文化产业园区。

  据E9区创新工场副总经理张超介绍,园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产业定位,现有入园企业105家,文化科技类企业占比超过88%,业态涉及元宇宙、软件开发、5G数控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和新媒体内容传播等。同时,园区也配置了书店、剧场、足篮球场、创客食堂、创意餐厅等设施,为入园企业及周边社区提供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科技融合,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5G、大数据、AR、VR等新技术在文化的应用,不断打造文化新产品、新体验,让科技为文化产业迭代装上“加速器”。

  位于E9区创新工场的鲸世科技,是国内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先行者,不仅发力于新商业场景、概念空间等,同时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传播方式。现场,鲸世科技创始人、CEO杨利堃为大家演示了如何在未来的数字博物馆中运用人机交互算法,通过脑电波与文物实现“共鸣”与“对话”。

  2022年1-5月,北京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299.8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的比重为67.8%;“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8.1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6%。(记者 张赫)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陶欢
北京要闻
  • 文化科技新业态频出 北京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下,北京实现了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据北京人艺副院长霍志静介绍,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投入使用后,与北京人艺现有的首都剧场、实验剧场、菊隐剧场等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剧场矩阵。
  • 北京:高品质文化供给让城市更温润
    ”  北京人艺的剧场建设和好戏连台,是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一个缩影。位于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前身为北京双桥乳品厂老厂区,工业遗迹与科技创新在这里交相辉映。青年艺术节、戏剧嘉年华、VR影展等活动,也将于近期在隆福寺、751、郎园等文化产业园区精彩呈现。
  • 0!北京连续3天无新增本土感染者
    7月21日0时至24时,北京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例。
  • 2022两岸青年峰会在京举办 共话青春与友谊
      峰会展示近年来台湾青年融入大陆的青春风采,向两岸青年朋友发出“复兴有我”的倡议。
  • 单车成本仅25万元 万辆“汽车机器人”即将上路
    主驾驶座上没有方向盘,人们坐在车里一边办公、K歌、打游戏,一边前往目的地。长期以来,行业内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自动驾驶改装车成本普遍达到了百万级,这也成为阻碍无人驾驶落地普及的重要因素。在安全员彻底从车内撤出之前,无人车能否大规模上路仍将面临困难。
夏日荷香消暑气
夏日荷香消暑气
白鹭排排立 悠然妫水畔
白鹭排排立 悠然妫水畔
颜料会馆“有戏”
颜料会馆“有戏”
北京:艺术体操伴我过暑假
北京:艺术体操伴我过暑假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5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