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馆将离您家越来越近,大型社区将根据人口数量和结构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奥运体育场馆将被利用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也将按市民需求确定,可错时、夜间开放,节假日和寒暑假还可延时开放。今天(25日)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
根据人口数量结构
大型社区将增文化设施
出家门不远处就有图书馆、文化馆,越来越多的市民能享受到身边的“文化氛围”。草案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保障其正常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其功能、用途或者妨碍其正常运行,不得将其用于与公共文化服务无关的商业经营活动。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按照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建筑面积和设施配置标准不得降低等原则,进行重建、改建。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应按照有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定、标准,规划、建设和移交配套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公共文化设施将“高标准”建设。草案提出,市、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应达到国家主管部门评估定级一级标准;乡镇、街道应当建设综合文化中心,村、社区应当建设综合文化室;大型社区应根据人口数量和结构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数量。
将利用奥运体育场馆
开展文体活动
记者注意到,“双奥之城”也被写入了草案中。草案提出,本市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根据有关规划补充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推动利用奥运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和服务品质。
同时,本市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图书馆(室)、职工书屋、文化室和农家(益民)书屋作为区级图书馆或者文化馆的分馆,纳入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开放时间按“需”确定
可延时、错时、夜间开放
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将不再“一刀切”,而是将根据市民的需求弹性开放。
草案提出,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以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合理确定开放时间,不得少于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鼓励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夜间开放。
公共文化设施在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一老一小”等人群
提供特别便利
公共文化设施将对老人、孩子等特殊人群,提供“特殊便利”。
草案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优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配置适合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设施、设备,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等设置公共文化区域,为老年人、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古都、红色、京味文化
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
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将多种方式利用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及京味文化等多种资源。
草案提出,本市将活化利用首都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公共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文化体验探访路线、创作文化艺术作品、开发文化艺术衍生品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展现和阐释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河湖水系、城址遗存等所承载的古都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供给。
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重大纪念日、革命历史事件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加强红色文化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培育红色文化重点品牌;依托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等革命活动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本市还将推动京味文化资源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举办京味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展示和保护胡同、四合院、京剧、京韵大鼓和北京方言、技艺、医药、饮食、地名等京味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加强京味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推进文化典籍、民俗、口述史、民间传说等整理出版和视听化呈现。
景区景点
也可观看精品演出
到景点旅游也能观看精品演出剧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与旅游服务设施“手拉手”建设。
草案提出,本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实施公共文化场所宜游化改造升级,鼓励公益性文化单位、文艺院团等与景区、景点等旅游场所合作,推出精品演出剧目,支持开发多样化的文化旅游消费精品,助推文化消费升级,培养文化旅游志愿者。
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将获表彰奖励
草案提出,本市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依法给予表彰和奖励。
此外,本市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资助项目、赞助活动,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财产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记者 张楠)
(原标题:今天审议的《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提出 公共文化设施要离百姓“近”)
-
集中隔离点:老人孕妇儿童都有“特需”服务
本轮疫情以来,市区两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共督导检查集中隔离观察点5537户次,已完成多轮次、全覆盖督导检查。
-
“迎豹回家”计划启动 北京为野生华北豹提供舒适新家
日前,门头沟区启动“迎豹回家”计划,为野生华北豹“回归”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
超22万家庭申请新能源指标
今天上午,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今年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截至3月8日24时的申请,经审核,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221204个有效编码,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428240个有效编码,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共计15097家。审核(含复核)结果已于今日公布,申请人可登录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https://xkczb.jtw.beijing.gov.cn/)查 询 审核结果。
-
公共文化设施要离百姓“近”
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41+6,涉及8区,病例情况和分布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