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倪元锦)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8日召开发布会介绍,2021年,以保护生态空间和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自然生态保护等11个方面60项执法任务,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近2.23万起,生态环境行政处罚1.47亿元。
“涉及大气治理方面的执法,涵盖了固定源和移动源两大领域。”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赵志威通报,固定源方面,去年立案查处5860起,实施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案件650起;移动源方面,处罚超标重型柴油车1.42万辆次、非道路移动机械2219台次、检测场19起。
推进蓝天保卫战,是北京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2021年,针对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业企业、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重点领域,北京组织开展“夏季攻坚”“进工地”“进驾校”“节假日旅游客车”等“一微克”专项执法,开展涉气检查11.7万家次,抽测重型柴油车290万辆次。
在水和生态环境执法方面,2021年,围绕“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目标,组织开展污水处理厂、涉重金属排放单位、地下水污染防治单位、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行业执法检查,推动解决涉水问题835起。
在土壤和固废专项执法中,2021年,北京对重点污染地块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并对中、高风险地块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土壤安全。
科技手段在环境执法中获得深度应用。小到一辆机动车,使用机动车遥感、黑烟抓拍进行非现场执法;大到大尺度生态空间保护,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巡查排查,都体现科技化执法特点。
赵志威介绍,北京生态环境部门利用在线监控系统,对540余家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实施全天候监控,在全国率先试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网格报警功能,强化对机动车检验机构三级网络监管,检查检测场1.24万场次,处罚违法行为19起。
-
校园垃圾分类助力中国首都文明“新时尚”
林业大学推动学生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是北京各级各类高校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这股新风也助推了中国首都文明“新时尚”的形成。
-
北京:2021年查处生态环境违法2万余起
-
北京:三月遇大雪 春光换白衣
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北京出现局地暴雪,傍晚至前半夜仍将有降雪。
-
地铁16号线农大南路站A口近期开通 居民少绕300米
地铁16号线农大南路站A出入口已准备就绪,不时有附近居民询问开通时间。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地铁农大南路站A口看到,新建成的出入口“藏”在了临街新建的二层楼房当中,砖红色的外墙显得古色古香。
-
珍稀候鸟频频飞临北京平谷
进入3月份,平谷区迎来候鸟过境高峰。平谷金海湖国家级监测点近日也观测到了中华秋沙鸭,同时还发现了3只青头潜鸭,这也是平谷区首次观测到这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