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医务人员配备远程诊疗记录仪,200余位顶级专家可即时连线支招;全国首个“移动诊疗车”正式应用,堪称车轮上的微型医院……将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一系列高科技装备最近在国家体育馆上岗了。
国家体育馆是北京冬奥会冰球赛场之一,北京友谊医院是该场馆的医疗保障牵头单位。国家体育馆医疗服务经理、北京友谊医院医务处处长助理支德源介绍,96名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共同组建了该馆医疗保障团队。
根据以往冬奥会医疗保障经验,冰球运动员受伤主要以颌面外伤和运动创伤为主,因此团队里一半以上的医生来自颌面外科和骨科。
众所周知,冰球项目比赛激烈精彩,但损伤也往往在瞬间发生,医疗救治需要既快且准。除了高水平的医生,一批科技装备将助力。
场馆东侧停着一辆外形酷似大型厢式货车的“移动诊疗车”,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
车内,卧式CT、心电监护仪等一应俱全,同时还配备了血液分析仪,可快速完成血常规、血气及生化分析结果。当运动员出现外伤时,这些设备可以迅速判断伤情以及运动员体内环境的变化。
多个先进的急救设备也已经“上车”。“当运动员出现心脏骤停,医生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便携式的智能心肺复苏机可以根据伤员胸廓前后径,自动设定按压的深度和频次,为患者提供机械式的心肺按压。”支德源说,冰球运动员的颌面损伤往往还伴随着自然气道的破坏,诊疗车上配备的便携式呼吸机已经接近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机水平,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
遇到疑难病情怎么办?医疗保障团队为每位医生配备了远程诊疗记录仪。从入场救援开始,诊疗影像和声音便被实时记录。一旦有需要,主诊专家长按一下记录仪,最高画质的检验影像将第一时间传输到专家团队,实现远程“会诊”。“医生身上的记录仪以及车内各种器材都装有5G信号卡,仪器背后有为冬奥会服务的200多位顶级医学专家,对5G影像传输系统里的各个影像和生理数据进行精准的判断”。
“运动员在赛场上被球击中腿部卧倒”“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热,在运动员医疗站就诊”“一名观众在观众席猝死”……一个个具体场景下的模拟演练正在国家体育馆有条不紊地进行。支德源介绍,经过不断打磨,运动员医疗站、观众医疗站、救护车组转运等各个环节衔接流畅。
比赛期间,受伤运动员从房间到诊疗平台用时将控制在2分30秒,进入诊疗车只需3分钟便可诊断出受伤程度。如果是轻伤,医护人员可在现场进行应急治疗。如果伤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便由急救车进行转诊治疗。转运过程中,定点医院专家可通过5G影像传输系统和远程诊疗记录仪提前预判病情,为伤员提供量身定制的医疗服务。
“28次全员培训,5次应急演练,所有流程全部按照实战标准进行,各项应急救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我们有能力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人性化的,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支德源信心满满。(记者 杨绪军)
-
十项措施严防欠薪 北京启动整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记者19日从北京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协调小组获悉,为依法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北京市近日全面启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采取十项措施严防妥处欠薪问题。
-
北京邮政严控中高风险地区来件 专车专运“二次消杀”单独码放
-
清华大学举办冰雪文化体验营
-
北京冬奥会最大交通场站投入运营
-
北京市3岁至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95.11万剂次
北京市正在有序推进3岁至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18日累计接种95.11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