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北京破产法庭成立四周年。四年来,破产法庭办理了一批疑难复杂的“首案”,构建契合大型企业集团特点的司法新模式。法庭审结全国首例千亿级的北大方正实质合并重整案、我国内地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得到外国法院承认的首例案例华晨电力重整案、北京市首例上市公司华谊营销顾问重整案、上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等事项自律监管指引后第一批适用指引的两起重整案……打造出破产审判的“北京名片”。
该庭审理的紫光集团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最新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紫光集团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成为了法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高效能动司法、服务发展大局的新起点。”“年度十大案件”揭晓时刻,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评价。去年7月13日,北京一中院裁定书宣告重整计划执行完毕、重整程序终结,预示着紫光集团在历时近一年的司法救治之后,1500多亿元债务化解工作圆满收官,企业引入600亿元投资,集团体系内298家企业持续运营,5万多个职工岗位得以保留,企业实现脱困复兴。这是司法重整制度挽救特大型企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针对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等特点,法庭出台全国首个专门规定中小微企业重整的规范《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工作办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四年来,法庭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挽救中小微企业40家,为企业引入投资74亿元,清理企业债务546亿元,盘活资产617亿元,清偿职工债权4亿元,安置职工1632人。法庭构建起确立司法救治一个核心理念、优化时间和成本两项程序要素、协调三类主体关系的“1+2+3”司法挽救制度体系,助力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创新发展,并获评北京法院2022年度司法改革“微创新”最佳示范案例。
四年间,法庭出台12部审判规范指引,包括全国首个专门规范推荐指定债权人的规则《接受债权人推荐指定管理人的工作办法》、全国首个系统规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的规范《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工作办法》等,明确市场主体预期,涵盖破产程序痛点堵点,实现从“全覆盖”向“全效能”转变。同时,法庭与证监会、全国工商联、市发改委等交流座谈逾百次,实现府院协调多头发力,不断推助企业发展。(记者 林靖)
(原标题:北京破产法庭成立 四周年审结多起全国疑难复杂“首案”)
-
北京破产法庭四周年审结多起全国疑难复杂"首案"
四年来,破产法庭办理了一批疑难复杂的“首案”,构建契合大型企业集团特点的司法新模式。
-
北京市西南地区具备接通南水条件
河西支线是南水北调北京段的重要配套工程。工程自大宁调蓄水库取水,加压输水至三家店调节池。
-
“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持续深化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开展已有9个年头,全市选树了一批群众认可、社会呼唤的榜样人物,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风尚。
-
中关村科技担保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春节复工首周,一家智能制造小微企业负责人欣喜地发现,公司账户上收到了300万元贷款。
-
2023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即将启动
新华网溯源中国助力“忻州杂粮走进雄安”,相关品牌产品展销现场销售总额达千万,签约订单突破两亿。2月12日,将发布2023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以及百县千品进首都、百县千品进雄安、百县千品进长三角、百县千品进大湾区等溯源中国产销对接消费帮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