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市场监管部门全力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市场监管总局20日召开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在产企业都在逐步释放产能,严厉打击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乱涨价问题,全力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说,在有关部门协调支持下,解热镇痛类常用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个品种的在产制剂企业都在逐步释放产能。从部分企业的调研情况看,我国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原料药产能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国内制剂生产需求。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批准42个抗原检测试剂,日产量约6000万人份。对抗原检测试剂开展三轮次全覆盖专项抽检,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整体质量稳定。
针对近日群众反映的电商平台高价销售涉疫药品等情况,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司长庞锦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对主要电商平台网络销售连花清瘟、布洛芬、感冒灵颗粒、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等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的价格违法、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无证经营等开展风险监测,已形成监测信息378条,分发至属地监管部门核实并依法查处。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局长袁喜禄介绍,严厉打击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乱涨价问题,重点关注终端市场价格监管、重要原材料特别是中药材价格监管、着力维护价格和竞争秩序。近两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价格违法行为307起,结案92起,处罚金额258.1万元,监管执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连日来,市场监管总局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市场秩序,相继发布了《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工作提示》《关于督促防疫用品和民生用品生产销售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提示》,明确提出不得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等“九不得”红线,组织主要电商平台企业召开行政指导会,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加大对药品、商超、中药材交易市场等日常巡查力度,加强涉疫广告监测监管,全力保障投诉举报渠道畅通。
对于口罩生产和销售企业,市场监管部门紧盯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等重点指标,加大口罩质量监督抽查和排查力度,及时发现、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截至目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抽查口罩4130批次,排查处置质量问题900多个。
针对监管中发现的口罩质量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技术机构深入生产企业“把脉问诊”,指导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包装、标识标注、存储运输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截至目前,共帮扶口罩生产企业630多家,解决质量问题近300个。
-
新华调查|假培训真坑钱!多部门综合施策治理消防安全假培训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自诩为“消防安全专家”或假冒消防部门工作人员,以组织所谓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为幌子,向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或社区居民高价兜售来路不明的消防器材。
-
请注意!监管部门提醒:这样转贷有风险!
银保监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
新华全媒+|老年人如何居家治疗?婴幼儿感染后如何照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保障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备受关注。
-
新华全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复阳”传染性极低,与“二次感染”不同
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是否“复阳”应该用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
市场监管部门全力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
从部分企业的调研情况看,我国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原料药产能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国内制剂生产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