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正式与游客见面。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颐和园日历》以颐和园植物文化为主题,延续口袋书式设计,以节令赏花为主线,精选385幅植物主题图片,重点介绍颐和园一年四季的110种主要植物,让读者和游客跟着小小的日历,沉浸式体验颐和园四季变化。目前,市民游客可以通过颐和园新文创淘宝店铺、文物出版社天猫旗舰店、颐和园线下文创店等渠道购买2023年《颐和园日历》。
据悉,2023年《颐和园日历》首次以园林植物配置的视角,系统梳理颐和园的园林植物配置中的艺术。
作为清代最后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里的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配置艺术的典范。早在清漪园时期,便开始人工种植名贵花木,这种园林配置一直延续至重建颐和园。近年来,颐和园更加注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特色花卉养护,最终在颐和园形成了植物景观与建筑景观相辅相成的特色园林布局。
2023年《颐和园日历》以植物文化为主题,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物文化、科普小知识、宫廷插花等,按照节令赏花进行编排,介绍了颐和园一年四季110种主要植物,用图片和科普介绍,让游客和读者在翻动日历的每一天,每日一景每日一条小知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首次推出《颐和园日历》,颐和园已经先后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长廊彩画主题和福寿文化主题日历,均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2023年《颐和园日历》延续往年的装帧设计,正文采用“主题图片+文字注解”的形式,所有科普词条由颐和园专家把关,文字通俗易懂,园林爱好者和普通游客均能在日历中有所收获。在兼具美观耐用的同时,将日历变成了一本具有收藏意义的工具书,延续日历的使用寿命。
颐和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颐和园还继续打造《颐和园日历》系列IP,产出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知识科普类文创产品,让公园文创的概念归于“文化”,追求对公园文化内涵和内容的深耕,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科普类文创产品。
此外,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于9月28日在颐和园博物馆开幕。园说Ⅳ汇集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提供的各类展品171件/套、资料品32件/套。展览以文物为载体,系统讲述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名园集群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历史功能及保护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据悉,展览共划分山水毓秀、名园盛衰、移天缩地、园居理政、古园新生等五个篇章,阐释了北京西郊历史名园钟灵毓秀的山水环境、经年累月的造园历程、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园居理政的多元功能和方兴未艾的建设发展进程。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同时开通“云上”观展与重点文物电子导览,游客既可展厅参观,也可线上观展。配合展览,学者名家还将在颐和讲堂为广大园林文化爱好者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展览现场,设有多种形式、多场次的科普社教活动供游客参与体验。(记者 王斌)
-
10月1日至7日北京怀密线临时调增铁路客票预售量
9月28日,北京市郊铁路官微发布公告称,为做好假日运输保障工作,结合旅游客流出行特征,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间,临时调整怀柔-密云线票额分配比例,提高铁路预售客票占比,具体如下: 怀柔-密云线各趟列车额定载客量为643人,其中铁路客票系统发售量由300张调增为443张,市政AFC系统发售量由343张调减为200张。北京市郊铁路提醒,节假日期间,部分车次票额紧张,请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
朝阳区引入社会资本改造老小区 便民网点一应俱全
9月16日,劲松北社区,以前是售卖空调的门脸房,改造后现在是美好理发店。A06-A07版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除署名外) 劲松北社区公园廊架和健身步道改造前后对比图。2018年起,劲松街道率先在劲松北社区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出老旧小区改造的“劲松模式”。
-
现场开课 蓝马甲助力老年人做数字化“局内人”
9月23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总结会召开。2021年5月17日,全国首个老年人数字生活体验点在杭州市西湖区老年大学开放,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使用场景,让他们得以‘学以致用’”。
-
延续口袋书式设计 110种主要植物入选颐和园日历
9月28日,《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正式与游客见面。目前,市民游客可以通过颐和园新文创淘宝店铺、文物出版社天猫旗舰店、颐和园线下文创店等渠道购买2023年《颐和园日历》。
-
铁路国庆假期运输启动 旅客需48小时内核酸证明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昨日启动。铁路部门提示广大旅客朋友,假日期间列车开行具体安排,可在铁路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