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短道速滑队的小队员正在基地平整的冰面上驰骋。记者 邓方佳摄
昨天(29日)清晨,雄壮嘹亮的国歌声在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广场响起。这座位于延庆的亚洲单体最大综合性冰上训练中心,目前驻扎着国家队和北京市、区两级运动队共5支队伍,为176名运动员提供着全方位的优质保障。
“立足延庆,服务北京,辐射全国,望眼世界。”望着在冰面上驰骋的孩子们,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鸣说,“打造亚洲最大的冰雪队伍备战、青少年冰雪培训、冰上赛事活动、专业人才培养多维一体输出平台,是基地的发展目标。”
京城冰雪专业队有“家”了
在北京冬奥会备战期间,冰上基地曾为5支冰雪项目国家队提供服务保障,一流的驻训条件为运动员创造佳绩奠定了基础,受到了交口称赞。后冬奥时代,这里则成为北京冰雪专业队的“大本营”,开启了本市竞技冰雪发展的新篇章。
北京冰雪专业队2016年成立后,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训练基地,各队分散训练,各方面保障条件参差不齐。今年4月,冰上基地开启“赛后利用模式”,青年女子冰球队、短道队、冰壶队、车橇项目等多支市队相继入驻。北京冰雪专业队有了自己的“家”。
“这里的训练设施和吃住条件都非常完善,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任何问题。”北京青年女冰的石杭和姐妹们已在基地集训了三个月,国际标准的冰面、整洁舒适的宿舍、营养卫生的餐点令她赞不绝口,“不仅如此,基地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阅览室、瑜伽室、羽毛球馆……完全不怕集训生活枯燥。公寓楼里还有K歌房,累的时候去吼几首,特别解压。”
如此优质的条件也吸引了不少“国字号”队伍。中国马拉松队此前便在基地备战世锦赛,目前仍有部分队员驻扎在此,而中国雪车雪橇队和中国游泳队也已确定将入驻。基地成了“香饽饽”。
“娃娃兵”享受国家队待遇
与此同时,上个月,基地开始接待北京市各区冰雪项目梯队,目前已有来自丰台区、石景山区、延庆区、朝阳区、东城区的六支队伍相继入驻。“利用冬奥遗产,进一步提高后备人才专项技能,为市级队伍发现、培养、储备人才,也是基地的重要任务。”李晓鸣说。
尽管区队中都是业余运动员,但基地在场地、餐饮、物业、安保等方面,依旧提供了国家队级别的服务保障。东城区短道队的王森威,此前曾利用暑假赴长春随当地专业队训练,“那里的条件没这儿好,这里有些器材我之前都没见过。”朝阳区冰壶队教练方新宇则说,在基地集训了一周,这些“娃娃兵”都有专业范儿了,“测试的时候,孩子们无论旋球还是击打,成功率都提高了不少。身处这个环境,大家都想尽力追赶专业选手的步伐。”
李晓鸣介绍,未来基地还将结合实际,力争利用两至三年,分批多次为全市16个区的120余支梯队全部提供轮训服务。此外他还透露,基地在保障各级运动队驻训的同时,也将适时向大众开放,“让老百姓有机会走进冬奥场馆,进一步激发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
后冬奥时代冰雪依然“热”
乘冬奥“东风”,近年来,北京青少年冰雪运动员注册人数已超7500名。如今,北京冬奥会虽已落幕,孩子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却依然不减。方新宇介绍,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冰壶这个相对小众的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关注。朝阳区冰壶队目前已有各年龄段小选手共28人,比冬奥会前翻了一倍。该队16岁的“大队员”张子珩对此也深有感触,“看了北京冬奥会,大家对冰雪运动更加向往了,很多低年龄段的学弟学妹也拿起了冰壶刷,我们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即将升入初三的王森威则发现,冬奥会后,自己在学校越来越出名,身边参与冰雪运动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王森威幼年时练习轮滑,10岁时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感召开始转项短道速滑,如今已是全市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深知热爱是坚持和进步的最大动力,“未来,希望自己也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成为像武大靖一样的世界冠军。”(记者 王笑笑 邓方佳)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后,这座亚洲单体最大综合冰上训练中心更忙了 “多维一体”助北京冰雪运动腾飞)
-
雄安新区首次实施地下盾构工程 R1线迎来重要节点
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雄安一号”盾构日前在项目一标段4号明挖施工现场首发。
-
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助 “多维一体”助冰雪运动腾飞
-
城市大道夜经济火热 环球度假区迎暑期客流高峰
-
北京朝阳27家数字经济标杆企业亮相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此外,朝阳区内注册的数字经济标杆企业也纷纷亮相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精品主题展,展示领先技术、创新产品。
-
冬奥冰上训练基地变身北京市冰雪运动队大本营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2年7月29日 (体育)(1)冬奥冰上训练基地变身北京市冰雪运动队大本营 在北京冬奥会测试赛以及冬奥会期间,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承担了中国男子冰球队、钢架雪车队、雪车队、雪橇队和高山滑雪队备战封闭隔离管理和服务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