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晨在指导居民使用“健康宝”。
核酸检测现场,耐心服务老人的小姑娘;封控小区内,楼上楼下忙活的“搬运工”……抗“疫”一线,许许多多公交职工发挥着首都服务窗口的特色,把热情的窗口服务延伸到了自己下沉的社区里。
退役老兵把“家”搬车里
10天年假,客三分公司368路驾驶员孙洪陆一天没歇着,比开公交车还累。
5月9日,孙洪陆所居住的丰台区宝丰大厦进入为期4天的封控管理。“关键时刻,可不能乱啊!”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投入志愿服务的孙洪陆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忙碌。
孙洪陆首先当起了“搬运工”。谁家想打纯净水,微信群里说一声,他就拿起居民放在门口的水卡和空桶,跑到楼下接水,再扛上楼。送到快递架上的包裹、外卖,他迅速消杀,再推着小车,按照订单送到居民家门口,敲敲门就走,保持“无接触服务”。“年轻人自己不会做饭的,订了外卖,咱们得趁热给送到家里。”孙洪陆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面罩、手套,楼上楼下忙活起来,汗水很快浸湿了衣服。
除了把生活用品、快递外卖送到居民家门口,孙洪陆还要背着三四十斤的消毒液,每天从18层走到3层,边走边消杀,一天要走两遍。
封控那几天,一忙就忙到后半夜。出于安全考虑,也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孙洪陆索性把“家”搬到了车里,连续4个晚上蜷缩在车里睡上几个小时,又开始第二天的志愿服务。
在连续核酸筛查中,孙洪陆顶着烈日在检测现场,一刻不停地维持秩序,及时解答疑惑。“社区工作人员很辛苦,我作为一名公交人,一名退役军人,能帮一把是一把。”孙洪陆的付出,邻居们看在眼里,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六子”,“‘大六子’出马,一个顶俩!”
一家三口抗击疫情并肩作战
葛凤梅,公交集团客八分公司乘务员。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场站内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车厢里、办公区、宿舍间、活动室……她成为大家最容易“偶遇”的人。
葛凤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协助车队统计全体职工核酸检测结果,每天一打就是100多个电话;兼职“快递员”,为各个场站职工发放口罩;细心绘制防疫宣传板报,叮嘱职工做好个人防护;认真清理各个卫生死角,完成对场站宿舍、测酒仪器、座椅等职工经常接触区域的消杀;协助开展扫码测温、运营车辆消毒……闲不下来的她经常忙到晚上8点多。
葛凤梅的女儿是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组织科科员,刚从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在母亲的影响下,她主动担当、冲锋在前,下沉到妙峰山镇涧沟村,协助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协助做好村民核酸检测点登记、健康宝扫码、现场安全消杀、秩序维护等工作。早出晚归,跟母亲一样。
同为一个“战壕”的战友,葛凤梅的爱人是965路驾驶员,抗击疫情他也没有落下。车厢的消杀成了他每天关注的重点,空调出风口、扶手、座椅、地板、方向盘、车窗开关把手……这些关键部位,他总是反复消毒。运营任务中,每到一站他都会耐心提醒乘客戴好口罩、注意防疫,努力为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98年“小花”成爷爷奶奶贴心人
张秋晨是客六分公司一名大学生调度员。自5月3日起,她主动请缨下沉到大兴区佟鑫家园社区。出乎大家意料的是,1998年出生的小姑娘,不仅不娇气,还成了老年居民的贴心人。
一次服务中,张秋晨遇到一位忐忑不安的老奶奶,十分无助地问她:“我八十多岁了,响应政府号召,出门做核酸检测,但是我年纪大了,脑子也不太清楚,身份证号记不清,孩子们不在身边儿,我怎么办好呀?”
张秋晨赶忙安抚老人,仔细地询问老人情况。老奶奶对具体的流程不甚了解,叙述也磕磕绊绊,口齿不是很清晰。但通过张秋晨的耐心引导,还是梳理出老奶奶的具体需求。张秋晨安慰老人说,“奶奶您放心,等您回家之后,您家孩子下班了,让他给您写一张纸条,标好身份证号、单元门,我们上门给您检测,您就不用再亲自出来了。”
每次遇到老年人不太熟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北京健康宝”,张秋晨都会和声细语地手把手指导。有的老人家,教过一次,下一次又忘了,她就再教一次。有时候遇到老人不好意思地说:“上次那个小姑娘教过我,我又给忘了。”被老人围住的张秋晨忍不住笑了,“上次呀,也是我教您的。没关系,不用急,忘了我就再教您两遍!”
“看到老人着急就想起了我自己的爷爷奶奶。”张秋晨说,疫情拉远的只是“安全距离”,却让每个守望相助的人心更近了。(记者 孙宏阳)
(原标题:他们把窗口服务延伸到社区)
-
11个京花新品种首次亮相北京市春季花卉推介会
-
600岁古流苏树盛放如雪
-
魏善庄镇大棚蔬菜“上了楼”
-
9位退休医生再披“战袍” 接力值守核酸采样点
-
4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总体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