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将全面向公众开放
2022-01-14 08:37:38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月10日,“鸟巢”和“冰立方”夜景。图/IC photo

  1月13日,国新办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发布会,北京冬奥会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承诺已完成98%。北京冬奥组委表示,2022年还将发布北京冬奥会赛后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汇总赛事筹办和举办全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申办时提出28条可持续性相关承诺事项

  报告系统阐述了北京冬奥组委及主办城市政府履行可持续性申办承诺、落实和实施可持续性政策及计划的进展情况等。

  可持续发展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申办时,北京冬奥会在可持续性目标、理念和战略,可持续性机构、预算和机制,规划、指南和标准,场馆选址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宣传与文化活动,可持续采购,城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补偿,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治理大气污染保障空气质量等领域提出了28条可持续性相关承诺事项。

  报告表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承诺已完成98%,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建立了集监控、审查、保证和报告为一体的北京2022可持续标准体系、场馆建设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北京市2022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45%左右等。

  同时,报告展示了北京冬奥会取得的可持续性成果,涉及生态环保、区域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

  北京冬奥组委表示,2022年还将发布北京冬奥会赛后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汇总赛事筹办和举办全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遵循的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准,是联合国的可持续标准。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也是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奥运会。

  “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绿色’,有非常多的亮点。”严家蓉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可持续性计划,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可持续性愿景,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制定了119项具体措施。

  同时最大化利用现有的场馆和设施,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举办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国家游泳中心,从“水立方”变成“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即原来的“篮球馆”变成“冰球馆”。

  在碳排放方面,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措施,减少赛事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北京2022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宏伟目标。

  此外,北京市还与河北省联合研究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作为评价冬奥会雪上场馆的绿色建筑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

  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融合了ISO20121、ISO4001、ISO26000三个国际标准,形成了北京冬奥会特色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也创造了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覆盖奥运会筹办全领域、全范围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将为今后的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作出良好示范。

  亮点1

  北京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场馆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场馆遗产,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地使用。国家游泳中心,即原来的“水立方”,在冬奥会时将变成“冰立方”,作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地。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在冬奥会时用作冰球场地。

  在场馆重复利用的同时,一些2008年时的土地遗产也被再次利用,比如2008年的一个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在冬奥会时被建设为“速滑馆”。北京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所使用的土地都是在2008年时预留出来的。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也大量使用了2008年的遗产,比如地铁8号线和10号线,以及相应的变配电设施、自来水厂等,这些设施都将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保障。

  刘玉民表示,对原有体育场馆的改造并不是简单的功能转换和重复使用,在建设过程中既保留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同时注入了新的冬季运动使用功能。

  亮点2

  冬奥会场馆赛后将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充分借鉴了这些场馆赛后利用的经验,新建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并且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

  赛后,这些场馆一方面将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通过赛事带动场馆运营;另一方面,将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服务。

  比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冰面是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李森表示,采用全冰面就是考虑到赛后如何向社会开放,“因为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场芯部分将有两块标准冰场,这是我们创新的部分,赛后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世界上第17条赛道,由于项目危险性较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在赛道下方的1/3处,比较平缓的地方开了一个大众的出口,给大众预留了一个出发区,为赛后向大众开放提供条件。

  同时,场地场馆设计还考虑了如何突破冬季项目的季节限制。比如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雪上场馆在规划时就考虑了春、夏、秋三季运营的问题,利用赛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建立户外运动项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等,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场馆四季运营。目前来看,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在春、夏、秋三季休闲度假、避暑旅游的人数远高过冬季滑雪的人数。

  李森表示,场馆赛后利用不是孤立考虑某一个场馆运营的问题,而是要融入地区的发展,从整体上谋划、推进。三个赛区之间,场馆、冰雪运动资源将进行联动发展,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

  亮点3

  冬奥会期间所有场馆将使用绿色电力

  刘玉民表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所有的场馆都将采用绿电来供应。根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刘玉民介绍,三个赛区中,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都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在延庆官厅水库周边有很多“大风车”,这些风力发电设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建设完成,2008年官厅水库风力发电场实现了北京市风力发电“零”的突破。张家口赛区方面,据测算,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备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达到3000万千瓦。另外,生物质资源年产量有200万吨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储备非常充足,能够保证冬奥场馆绿电的供应。

  得益于京津冀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及多项世界首创技术,张北的绿色电力可以通过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电网),以极小的损耗输送到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

  此外,直流电网上富余的电能也将被输送到国家电网建设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需求大的时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将把储存的电力送上电网,相当于给整个电网备份了一个大的“充电宝”,保障冬奥场馆的电力安全运行。

  刘玉民表示,除了场馆自身必备的变配电设施以外,北京冬奥会的电力供应基本利用了城市现有的电网资源以及既有的规划建设电网资源,不需要新建其他的电力设施。(记者 姜慧梓)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陶欢
北京要闻
  • 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将全面向公众开放
    1月13日,国新办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发布会,北京冬奥会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北京冬奥组委表示,2022年还将发布北京冬奥会赛后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汇总赛事筹办和举办全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 北京冬奥村18日起进入全面闭环管理
    A04-A0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北京冬奥村广场区下沉广场内,文化中国展区在播放代表中国元素的短片。记者在冬奥村1居住区2号楼2单元探访时看到,房间里每间卧室配有床、床头柜、衣柜、衣架、台灯等,家具都已准备到位。
  • 首钢滑雪大跳台通过国际奥委会考察
    1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场馆和赛事交付部负责人泽维尔·贝克尔一行23人前来首钢滑雪大跳台进行赛前考察。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询问、视频录制及瞩目连线等考察方式,近三个小时的考察让国际奥委会专家组对大跳台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
  • 北京高校推出举措 “助力管家”为冬奥志愿者赋能
    给冬奥志愿者送上暖心物资包、为想家的孩子带来亲切问候、给遇到困难的同学线上支招儿……近日,北京高校推出系列暖心举措,助力志愿者服务冬奥。北京林业大学也为志愿者定制了专属冬奥服装、冬奥日记、冬奥徽章等装备,并送上暖心物资包。
  • 青年画家崔景哲的“双奥”情缘
    ”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作为“为奥运喝彩”项目的艺术家之一,崔景哲持续通过绘画向世界展示中国对奥林匹克及冰雪文化的理解,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近年来,崔景哲还创作了多幅体育及奥运题材的工笔画作品,其中不乏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冰雪运动,如作品《飞跃》。
北京追逐的“蓝”与“绿”
北京追逐的“蓝”与“绿”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年货节开启
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年货节开启
卡通虎驾到 街头年味浓
卡通虎驾到 街头年味浓
冬奥零距离·项目介绍:冰壶
冬奥零距离·项目介绍:冰壶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