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寒潮天气来袭!在雨雪、大风、强降温三重夹击下,“看天供暖”模式再次启动。今天,北京正式启动今冬供暖,从零时起,市民家中的室温必须要保持在18℃以上才算达标。记者注意到,这比通常情况下的供暖日期提前了9天。
第一号“升温令”发出
位于马家堡的西马锅炉房厂区内,喷涂着蓝天白云图案的大烟囱高高耸立,股股白烟不断喷出,缓缓升向天空。今天,西马锅炉房正式启动供热。
“今天,我们已经向全市的供热单位发布了本采暖季的第一号降温预警通知,要求各供热单位根据降温情况及时提前升温运行,确保市民家中室温达标。”市城管委供热办副主任胡荻表示。
目前,本市3432座居民供热锅炉房已正式供热,热电联产居民供热面积已全部投入运行。据统计,2021—2022年采暖季本市城镇地区供热面积预计达到9.19亿平方米,比上一采暖季新增约2400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约6.47亿平方米,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新增11台尖峰锅炉
通过开展“冬病夏治”,目前本市98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基本完成。
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供热生产部经理王嘉明介绍,今冬供热季,市政热网新增北辰、左家庄、宝能共计11台尖峰锅炉。市政热网的热源总供应能力达到10616兆瓦,较上一供热季增加648兆瓦。针对老旧小区或是老年人多的小区,将在寒潮来临前提前升温升压。
10万居民今天率先“短信测温”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入户测温和维修?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何迎纳表示,对于不存在疫情的小区,维修人员将在做好基本防护后进入小区进行测温和维修。如果是封控小区,维修人员将穿戴防护服入户,解决跑冒滴漏等紧急故障。
北京热力集团还将对100万户居民家庭进行室温监测。疫情期间,测温如何进行?何迎纳介绍了今年灵活机动的多种测温模式。例如,低温区和既往投诉小区等重点部位将进行“点对点”监测,在征得居民同意后入户测温。此前,北京热力集团已安装了1万余个室温自动监测采集器,可实时回传居民室温情况,一旦居民家中室温不达标,监测装置将自动预警,系统将远程对室温进行调控,在百姓还没察觉的情况下,室温即可悄然恢复,起到“未诉先办”的作用。今年将在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再新增11万户室温自动监测采集器。
另外,今年本市还首次启动无接触式“短信测温”,向用户定期推送室温调查“问询短信”,今年将为50万户居民推送“短信测温”,今天供暖首日将率先发出10万条短信。短信中需要居民自行提供室温、供热满意度等信息,收到反馈的信息后将统一分析统计,如有室温不达标或服务不满意,将立刻形成工单,由维修人员上门服务。
追问
暖气不热该找谁?
最全最新服务电话公布
今天上午,市城管委公布各区供热管理部门及供暖所服务电话,市民如遇家中暖气不热或跑冒滴漏,可拨打电话进行报修。
市城管委供热办副主任胡荻表示,市民家中若遇到暖气管线跑冒滴漏等紧急情况,建议先拨打小区供热单位的服务电话,“这是最快的解决方案”。也可拨打96069供热服务热线或是12345市民热线进行报修、举报或投诉。还可以通过“掌上热力”官方手机App、“北京热力客户服务”官方微博、“北京热力96069”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办理供热业务。
供热服务热线打不通怎么办?
人工客服占线将自动转接“智能机器人”
家中暖气不热,供热服务电话能够第一时间接通吗?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何迎纳表示,在人工客服占线繁忙的情况下,供热服务热线会自动将市民打入的电话转接给人工智能机器人。“上一个供热季,在热线电话高峰期的情况下,来电接通率已经达到了90%,今年在新增线路的情况下,争取将接通率再提高。”
自10月28日供热系统开始“调试”以来,北京热力集团供热服务的受理工单量为1.6万件,同比下降33%,咨询量占了总工单的一半以上。(记者 张楠)
(原标题:本市今日零时正式供暖 10万市民率先体验“短信测温”)
-
10万市民率先体验“短信测温”
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供热生产部经理王嘉明介绍,今冬供热季,市政热网新增北辰、左家庄、宝能共计11台尖峰锅炉。” 自10月28日供热系统开始“调试”以来,北京热力集团供热服务的受理工单量为1.6万件,同比下降33%,咨询量占了总工单的一半以上。
-
300多辆蔬菜直通车24小时待命
对于此次强降温天气,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备受关注。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王洪存介绍,将加强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的检查与管理,保障储备商品的数量质量。
-
北京市启动冬季爱国卫生运动
李昂介绍,本市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紧密结合,坚持开展“周末卫生日”等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2021年11月27日、12月25日和2022年1月29日、2月26日,全市将统一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其中今年11月和12月,开展以“冬奥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周末卫生日活动。
-
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召开先进典型座谈会
-
北京发布劳动人事仲裁典型案例 加班未申请补休并非“过期作废”
北京市人社局调解仲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北京市第七次发布仲裁典型案例,案例聚焦劳动人事仲裁问题集中领域,回应百姓对和谐劳动关系需求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