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也是提供服务保障时间最长的场馆之一,赛时,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将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53天×24小时保障服务。记者今天上午探访场馆获悉,北京冬奥村将于2022年1月23日预开村,1月27日正式开村,2月23日闭村;冬残奥村自2022年2月23日预开村,2月25日正式开村,3月16日闭村。运行区、广场区、居住区三大功能区域物资移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本月中旬准备就绪,迎接11月20日举行的全要素测试。
●智能机器人首次亮相代表团接待中心
“科技冬奥”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的建设也处处体现着科技元素。
记者上午看到,位于广场区、赛时承担各代表团注册、安检第一站的代表团接待中心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大厅还有一位语言服务和导航机器人在静候客人。
“场馆将提供志愿者引导、标识引导,机器人是导引服务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为了更好地符合疫情防控需求。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对机器人基础点位的定位,规划引导路径。”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代表团接待中心经理赵玉艳举例,机器人将会迎接运动员来到行李寄存区,再回到之前的点位;或者带领运动员来到验证点,验证无误后再办理入住,再迅速归位迎接下一个引导任务。此外,接待大厅还将入驻一台专门播放冬奥村宣传视频的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和展示还将出现在村长办公室、餐厅以及北京小屋。在村长办公室,双臂协同机器人将为宾客们提供沏茶服务。餐厅将引入智能引导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多个种类的机器人,还配备了智能餐台、智能取餐柜等设施。
●卧室床可调节保障运动员睡眠
赛时,北京冬奥村将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2338个床位,冬残奥会期间约1040个床位。居住区公寓共分为4个户型,135平方米、165平方米、190平方米、220平方米。为了让运动员睡眠得到保障,释放比赛的紧张压力,运动员们睡的床都配有一个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不同模式可以为不同使用场景下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区地下还“藏”着一处娱乐中心,将以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作为项目核心,利用VR、5G等全新科技,让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人士以全新的角度体验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中华传统文化。
●广场区28处空间将完成布置
除了吃、住,运动员还将在村里享受到一站式生活服务和文化体验。
“运动员将从广场区西侧的楼梯进入下沉式广场区,而中方的管理服务团队会从另一侧入内,双方在流线上没有任何交叉。”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综合服务副主任杨敬枫介绍,广场区共有28处生活服务空间对外开放,“11月15日,所有空间完成布置,将迎来20日的运行测试活动。”
记者看到,便利店内已经摆好了货物架、收银台等,银行内的设备设施准备就绪,航空企业的店里全是雪花等冬奥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等展示区以及集中展示科技冬奥新技术成果的“北京小屋”即将启幕,揭开神秘面纱。(记者 任珊)
(原标题:明年1月23日预开村 提供53天×24小时“超长”服务 北京冬奥村本月迎全要素测试)
-
北京发布劳动人事仲裁典型案例 加班未申请补休并非“过期作废”
北京市人社局调解仲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北京市第七次发布仲裁典型案例,案例聚焦劳动人事仲裁问题集中领域,回应百姓对和谐劳动关系需求关切。
-
北京市11月6日启动供暖 室温达标同时落实节能降耗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罗鑫)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经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2021年-2022年采暖季正式供热时间提前至11月6日0时,确保温度按时达标。
-
北京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 生态用地逐年增加
数据还显示,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实现了从北京新版城市总规实施前的2921平方公里(292100公顷)减到2860平方公里(286000公顷)的总规目标。
-
北京:医联体开展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助力患者健康
11月5日,在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联体胸外科病房手术室,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团队协作,开展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当日,在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联体胸外科病房手术室,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团队协作,开展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
-
欢迎全球媒体关注报道北京冬奥会——专访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题:欢迎全球媒体关注报道北京冬奥会——专访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 答:我们欢迎各国媒体来华采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目前,已有超2500名文字和图片记者提交北京冬奥会注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