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踏青好时节。周末一到,家住西城区月坛街道白云观南里的马学凤吃完中午饭,带着俩小孙女遛达到家门口的小微公园。别看地方不大,防滑地砖铺成的跑道、舒适的弧形座椅,搭配五彩缤纷的彩虹墙,足够她和两个小孙女晒太阳、看风景。
像马阿姨家门口这样的变化,在西城区各街道随处可见。它们是由责任规划师设计的小微空间,是胡同拆违后改造提升的最美院落,也是地铁口、街面上的三角地变成的“城市会客厅”。巧用“金角银边”,因地制宜惠及民生,恰是西城走出的城市更新路径。
居民在月坛街道白云观南里小微公园里踢球。 冯迪摄
金融街街道东铁匠胡同甲15号院环境经过改造提升后,看着更整洁、住着更舒适了。图为孩子们在院子中玩“跳房子”游戏。杨瑞华摄
巴掌大的地也得让居民满意
小的100平方米,大的1000平方米左右,三月底,月坛街道四处小微空间改造完成。看着街坊们的笑脸,惠晓曦的嘴角微微上扬。可就在几个月前,他一点也笑不出来。
“地方小、诉求多、众口难调。”作为月坛街道责任规划师,惠晓曦是这四处小微空间改造提升的总“智囊”。见过不少大阵仗的他,却险些在白云观南里翻了船。
“咱们这片老人多,改成活动空间我们不反对,但是一定不能扰民。”居民代表刘大爷话音刚落,宝妈周女士立刻提出不同意见:“遛娃也需要一些活动设施,一点活力没有也达不到健身放松的效果。”
你一言、我一语,惠晓曦眉头拧成疙瘩。他清楚,向着谁也不合适,但要兼顾各方。在和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多次碰头后,逐步捋出了一个通盘解决、大伙都满意的方案。
“白云观社区这一片老人多,就按照静态休闲定位改,带一些亲子活动跑道、座椅。三里河三区和公安社区的空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又距离楼群远,就增加活动器械、设施,重点满足一老一小的活动需求。”惠晓曦说,由于几处空间相距都不远,不同需求的人群可就近或错峰活动,彼此影响的问题就此解决。
如今,四处“旧花园”已蜕变为居民“新乐园”。而身为责任规划师的惠晓曦,则成了人们口中串联起这份幸福的“桥梁”。
搬走的住户又回来了
在西城上千条街巷中,大量平房院落也在街道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变得更美了。
金融街街道东铁匠胡同甲15号院在改造前是出了名的“违建小院”。居民崔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最大的违建矗立在院子正中,四周过道宽度仅一米有余,院内的小违建见缝插针,空隙处堆满了居民的杂物。居住体验不佳,崔先生干脆找到社区党委书记孙冬梅:“我想把房子委托给居委会。每月给我点租金,我别处住去,眼不见为净。”
眼瞧着小院糟糕的环境让住户“退避三舍”,街道下决心还居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2021年底开始,围绕小院拆违、提升的居民议事会就没断过。最终,院内的十几户住户、租户统一意见:拆!去年7月,工程告一段落。看着腾出来的50多平方米院内空间,东西厢房4户居民发了愁:“违建原是厨房厕所,现在我们的正常生活都受影响了。”
既要满足生活所需,又要提高全院环境品质,街道和居民们一起确定了浅下挖的改造方案,增加的空间配备独立卫浴厨房。
在房屋改造的同时,院内公共空间的提升也悄然动工。街道在入院砖雕、公共地砖和屋侧夹道处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院落入口处设计展示墙,在院落中间绘制“跳房子”供孩子们活动。
2022年11月,所有的改造终于完成,听说院里大变样了,“躲”在外面的崔先生带着家人又搬回来了。
“现在叫我走都不走了,推开窗户就是景,比公园不差。”
各式各样“城市会客厅”遍布
城市更新有点也有面,西城还不断扮靓“城市会客厅”。
走出平安里地铁站,原本空旷的街边广场上时令花草茂盛生长,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拍照;座椅与健身器材错落有致,配备的半场篮球场内,孩子们正三五成群打着球。市民出站入园、眼前有景,街面空间变成了居民的“城市会客厅”。
负责平安里地铁周边环境提升项目的徐建介绍,西城区将平安里地铁F口周边街角空地整合联通,改造为开放的树阵广场、健身活动区,营造林荫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增加街心公园绿地4000余平方米、健身活动场地500余平方米。
“城市更新的关键是让人们随时可以进入里面活动、休憩,而不是只可远观赏景。”徐建说。
如今,这样可参与的“会客厅”在西城随处可见。西单文化广场让市民边赏景边逛街;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城市氧吧;广阳谷城市森林让城市核心区有了亲近森林、感受自然野趣的场所。
腾出来的空间面积虽小,但不能限制城市更新的探索。随着“绣花”功夫越下越足,西城区高品质人居画卷将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记者 张骜)
(原标题:西城区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路径 “金角银边”巧做惠民文章)
-
西城区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路径 巧做惠民文章
别看地方不大,防滑地砖铺成的跑道、舒适的弧形座椅,搭配五彩缤纷的彩虹墙,足够她和两个小孙女晒太阳、看风景。居民在月坛街道白云观南里小微公园里踢球。” 既要满足生活所需,又要提高全院环境品质,街道和居民们一起确定了浅下挖的改造方案,增加的空间配备独立卫浴厨房。
-
北京:城市交通调查10日起入户 将持续至6月底
昨天,调查人员教居民填写“24小时出行记录表”。大约20分钟后,调查结束,工作人员临走前给汪阿姨留下一张“24小时出行记录表”,并与汪阿姨约定了第二次入户面访的时间。王博轩告诉记者,居民入户调查需要两次入户,调查员将在第二次入户调查时回收“24小时出行记录表”,并通过手机终端录入信息。
-
课堂搬进活动中心 中小学流行课后“走出去”
设计电脑编程操控无人机,专业舞台上排练传统民乐……最近,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将课后三点半课堂“搬”进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实现校内校外多元课程资源共享。
-
法源寺丁香诗会如期而至
在昨天的丁香诗会上,朗诵艺术家为观众带来诗词朗诵表演。昨天,法源寺第二十一届丁香诗会暨第十七届丁香笔会举行。在上周日举办的“真有天然之趣——作为诗人的齐白石”丁香诗会上,白石老人成为这场诗会的主题。
-
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十七连升”
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调查分析报告昨天对外发布。调查数据显示,本市医疗秩序、网络文明、公共交通评价较好,社区和谐、文明旅游、文明观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