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2023-01-30 09:10:07 来源: 新华网
图集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题:航天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

  刘显波、李国利、杨晓敏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在这一个个成就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托举神舟、遥控“嫦娥”、牵引“玉兔”、驾驶“祝融”,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精测妙控的过硬本领,连夺22次重大航天任务全胜,在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唱响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键指苍穹,挥洒青春逐梦航天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此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灯火通明,也是一派紧张忙碌景象。

  高健(左五)与同事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监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情况(2021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北京明白!”

  坐在调度台前的北京总调度高健,冷静沉着地发出一道道铿锵有力的指令。在统一调度指挥下,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自主变轨,成功对接空间站。

  “‘北京明白’,一句要练千遍,千遍只为一句。”今年28岁的高健,在多次重大任务中担当总调度。他说:“只有真正懂得,才能真正明白,因为我的身后是中国航天。”

  月面采样,难度极大。48小时内,航天器不仅要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还要定时定点实施月面起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地球和月球38万公里之间的连线互动。

  与高健同为“90后”的鲍硕,是这个中心首位女调度。为顺利完成任务,她在任务开始前的一个月就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推演流程、模拟故障、练习口令。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落月后,鲍硕从搭档手里接过采样的接力棒,调度指挥机械臂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千余条指令从她口中发出,近万句调度交互无一错漏。最终,表取采样封装任务完成时间比预计整整提前了7个小时。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圆满成功。

  “整个对接过程是高动态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飞到空间站下方后,由于轨道不同,两个航天器保持对接所需要的相对位置和姿态是很难的。”载人飞船任务型号团队指挥乔宗涛介绍说,“我们需要精准控制飞船逐渐调整位置、速度和姿态,在安全的空间走廊内逐步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是世界航天领域内公认的最复杂、最难攻关的技术之一,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掌握并成功实施这项技术。其中,径向交会对接的难度更大。

  为此,41岁的乔宗涛带领团队积累了数万个组合体轨道及姿态的仿真数据,进行了上百次的联调联试验证,参与设计约2500个故障预案,攻克空间站组合体遮挡太阳能帆板、持续控制飞船大幅度的姿态调整和轨道维持、测控条件变差、地面状态监测和应急处置难度增大等诸多难关。

  400米、200米、19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缓缓向天和核心舱平移靠拢,伴随着“对接锁紧完成”的口令,广袤太空中,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为一体。

  这些年间,他们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与朝霞为邻,也记不得有多少天与星星做伴,那一行行代码见证着中国空间站从“一”字构型到“L”构型再到“T”构型的变迁,也记录下这群年轻人奋斗道路上挥洒的青春汗水、绽放的岁月芳华。

  令贯星河,埋首荧屏屡创奇迹

  逐梦九天,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

  2021年5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经历了两度推迟发射的非常考验。

  5月20日,第二次推迟发射的消息传来,已经数日没怎么休息的中心总体主任设计师姜萍又开始了一场两地同步与时间赛跑的艰难鏖战——文昌,参试各方紧锣密鼓排除火箭技术故障;北京,姜萍带着年轻团队争分夺秒为天舟重新构建飞控方案。

  5日5夜不眠不休,他们将此前准备的方案一字一句重新梳理设计,拿出了成熟可靠的方案,并连夜开展相关联调验证,为5月29日实施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他们的精心护航下,天舟二号任务后续飞控节点均是“稳稳的成功”。探索永无止境,登攀永不停歇。经过他们的反复演练和实践验证,终于在天舟五号任务中,创造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

  于天一(右二)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参加嫦娥三号任务(2013年12月10日摄)。新华社发(王永亮 摄)

  遥操作团队副总师于天一永远忘不了2013年那个寒夜,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玉兔号月球车代表中国第一次踏足月球,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月球绽放出绚丽的中国红。为了这一刻,于天一带领团队连续奋战,攻克“月面巡视遥操作”关键技术,让梦想变为现实。

  嫦娥五号任务尤其是月面采样阶段,面临时间约束紧、机械臂控制精度要求高等诸多挑战。中心遥操作组组长荣志飞和团队成员高效精准控制着上组合体的月面采样分系统完成钻取采样和表取采样,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决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这是荣志飞的庄严承诺。

  创新超越,勇攀新的科技高峰

  飞控任务智能规划,通俗地说,就是用写代码的方式规划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每时每刻在天上要完成的任务。这一岗位被形象地称为规划航天器动作的“先知者”。

  嫦娥四号任务前,团队里面的“老同志”——45岁的中心高级工程师高宇辉,通过不断努力,设计出一种基于作业的分层规划模型,将复杂的遥操作简化为几次点击操作。

  这种设计理念通过后续多个任务验证,成为任务规划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在这些系统的技术基础上,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和祝融号火星车的任务规划系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刘传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火星车模拟试验场地讲解任务情况(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发(谢集潇 摄)

  博士毕业后,刘传凯选择走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把自己的机器人梦从地面延伸到了太空。

  嫦娥三号任务中,他利用所学知识,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面巡视探测任务的视觉导航,在地面遥控操作玉兔号月球车顺利着月,开启中国空间机器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

  受限于条件限制,空间机器人在太空或星表环境中还难以自主执行复杂的操作任务。地面遥操作系统,即机器人远程操控系统,就成为地面操作员与空间机器人沟通的桥梁。

  刘传凯敏锐地捕捉到这项前沿技术,倾注心血潜心研究。在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空间站等任务中,他主导研究的遥操作技术一次次辅助浩瀚太空中的机器人,上演了一幕幕太空操作大戏——

  2018年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对月球车的一键式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

  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我国首次月面无人表取采样,实现机械臂操作定位与全程精确引导;

  2021年空间站任务,6次机械臂操作任务圆满实施。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2021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创新的事业孕育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推动创新的事业。中心领导介绍说:“如今,中心有65名青年人才担任型号指挥、总师、设计师等职务,70%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青年团队,80%的科技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青年技术骨干。”

  心至苍穹,目尽星河。

  过去,这个年轻群体参与并助力了诸多突破——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加、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地外天体点火起飞、携带月球样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

  未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采样返回探测、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年轻人将会继续勇攀新的科技高峰,协同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1
【纠错】 责任编辑: 朱旭彤
北京要闻
  • 北京市多个重点功能区获得253项市级赋权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部分重点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行使一批市级行政权力等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由平谷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峪口镇约64.5平方公里区域内行使58项市级行政权力,其中包括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不含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 、年度投资计划办理(不含政府投资项目)等。
  • 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集中参保明日截止
    2023年度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参保将于1月31日截止。据市税务局介绍,为了更方便参保人员缴费,共开设银行APP缴费、银行协议(批量)扣款缴费、电子税务局缴费及银行柜台缴费四种方式。
  • 外贸发展跑出“加速度”北京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在海关的保驾护航下,北京外贸发展跑出“加速度”,2022年北京地区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对全国进出口增长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 北京大视听春节专区浏览破百亿 创3年浏览量新高
    兔年春节,由市广电局统筹全市网络视听优质资源打造的“北京大视听过大年”专区,截至昨天累计浏览量破百亿次,创3年来专区浏览量新高。
  • 门头沟密云入选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60个县(市、区)榜上有名,本市门头沟区、密云区入选。
北京:兔年开工首日见闻
北京:兔年开工首日见闻
铁路客运迎来返程高峰
铁路客运迎来返程高峰
北京:观影度新春
北京:观影度新春
新春送“福”
新春送“福”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