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叶昊鸣、樊曦)7日,2023年春运正式开启。铁路、道路运输、民航等部门采取多种举措,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强化春运服务和安全管理,确保广大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共40天。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预计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铁路春节前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077对,节后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107对,高速公路小客车春运期间日均流量约为2620万辆,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
营造健康安全出行环境。春运期间,铁路部门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强化车站客流组织,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加强重点处所通风消毒。积极推广无接触式服务,加强旅行健康宣传提示,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引导旅客全程佩戴口罩。统筹用好2022年开通的新线、新站资源,以及新投用的复兴号动车组等先进装备,增强路网整体功能,提升客运能力。
加强路网运行安全保障。春运期间,道路运输部门对拟投入春运的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维护,加强“两客一危”车辆等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管理。对长大桥隧、连续长下坡等路段加强风险排查,动态发布天气情况和交通管控信息。在具备条件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等,鼓励设置“健康驿站”或者医疗服务点,为有需要的私家车车主以及客货司乘人员提供药品和单独的休息场所。
民航部门积极引导航空公司科学合理安排航班计划。支持春运期间国内航线加班,要求各机场加强与地方政府春运机构的联系,提前向当地通报夜间抵离航班、旅客量等信息,积极配合做好与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顺畅衔接。持续做好客流引导,减少旅客聚集,尽可能为旅客提供无接触式服务,并做好一线员工健康检测和重点场所清洁消毒、通风,让旅客安心出行。
-
北京6个城市低碳场景发布 8家服务商分享商业模式
北京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对接会近日在线上召开。8家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现场分享了大学、产业园、公共建筑能源系统智慧化、低碳化改造案例,推介了建设-运营-移交(BOT)、特许经营、能源托管等商业模式。
-
入境北京国际客运 航班分流自1月8日零时起取消
废止《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公告》、《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公告》(第2号)、《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公告》(第3号)等三份公告,自1月8日零时(北京时间)起废止。海南航空宣布,自北京时间1月12日零时起(按落地时间计算),海南航空执飞的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将不再分流,按照航班计划直接落地北京。
-
"双减"工作专班提醒家长 违规竞赛存在常用套路
掌握合规竞赛白名单、警惕违规竞赛套路、参加违规竞赛有风险……昨日,针对寒假期间的违规竞赛等问题,北京“双减”工作专班特别发出提示。北京“双减”工作专班重申提醒,要全面把握合规竞赛的基本特征,不轻信“组委会”虚假承诺,辨明竞赛真伪。
-
北京多区增设中小学学位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北京市多个城区将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多途径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
2023年春运正式开启 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确保平安出行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强化车站客流组织,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加强重点处所通风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