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13个涉农区,郊区土地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3%。实现共同富裕,须走好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的道路
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持续探索符合北京特点的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丁静
北京将在“十四五”时期创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于全国来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于北京,也不例外。
北京结合首都的要素禀赋,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持续探索符合北京特点的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北京海淀上庄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建有京津冀地区单体面积最大智能连栋温室。图为技术人员查看果实成熟情况(2022年4月摄)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科技人才助力资源在城乡高效流动
今年秋天,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东樊各庄村的旱稻“博士农场”迎来首个丰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朱作峰带着博士生和硕士生在这里试种了十多个旱稻品种,他们收获了5个适合北京地区的稻种,将近2800斤优质种子。
“我们希望叫它‘北京旱稻’。”朱作峰说,过去我们有种子却没有土地,与企业合作推广科技成果时,企业有时不能对最新科研成果快速做出反应。现在政府牵头流转土地、配套服务,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就地转化,提高了效率。
朱作峰的旱稻农场是平谷区首批落地的40余个“博士农场”之一。这里正在打造“农业中关村”,期望以先行先试的政策,促使首都的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形成创新生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我们一个村就有40名高科技人才帮扶,都是顶尖农业院校的院士、博士和硕士。”东樊各庄村党总支书记王玉奇说。
旱稻等“博士农场”占用的浅山地以前种玉米,一亩收入不到1000元,村民年人均股份分红300来元。这几年,东樊各庄村借助政策扶农、科技富农,打造“东樊贡椿”品牌,推出贡椿文化节等,2021年,村民在村务工收入+福利+分红一年近3000元,村民们尝到甜头。
东樊各庄村是北京市发展科技农业的一个缩影。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国家级种业研发机构和高端种业创新人才,通过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2021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5%。”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马荣才说。北京农业科技创新以育种为重点,加强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结合,生物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加快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陶志强介绍,北京市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依托首都种业科研和人才资源,北京积极打造“种业之都”,目前已基本形成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体系,育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和玉米、畜禽等国审品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用科技做“牵引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的是让农民得到实惠。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介绍,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03元,同比增长10.5%,快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
作为首都,北京有13个涉农区,郊区土地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3%。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的道路。
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等文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
在干部配备方面,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特别是“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大学习、大培训,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培训内容。
在要素配置方面,明确了“保粮”——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保地”——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落图落地;“保种”——打造“种业之都”;“保优”——加快建设农业中关村,优化提升11个首席专家领衔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应用等农业基础要素的强化支撑。
在资金投入方面,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不低于7.2%。
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这些措施,目标是构建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促进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构成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
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
距离天安门28公里左右的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的佃起村,种植着上百亩水稻。这里地势低洼,有多条河流经过,清朝年间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曾被誉为“北方的鱼米之乡”。
2020年起,佃起村流转了300多亩闲置土地,打造起一座以水稻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稻田里的“稻田画”让佃起成了网红村,农园的“一分田”以托管形式租给市民种瓜种菜,受到城里人青睐。
“刚开始,不少村民担心失去土地,牵扯到吃饭、养老等诸多问题,有畏难情绪。”佃起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汉生说,村集体研究后决定,为村民提供全年的口粮,愿意在村就业的安排就业,不愿意的给予补贴,确权确利,保证村民待遇。
“如今农园带动了50余名村民就地就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生产方式和观念转变了,对农村发展更有信心了。”佃起村休闲农业园负责人梁立柱说。
在产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涌现出来,成为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侧面。2021年,北京市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本市农民增收若干措施》,提出多渠道推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持续做好农民培训,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人才、金融支持,推动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等20条举措。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稳步提高。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1左右。
今年6月,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稳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年内新增5万名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保险,要求用好农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农村地区劳动力到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就业等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同时,加大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
去年9月,北京市印发《关于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若干措施》,一方面强化在岗农村劳动力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另一方面是强化企业招用政策引导,对招用符合条件农村劳动力的企业给予3至5年的补贴,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
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创造出大量新型岗位,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比如,围绕冰雪产业,北京市开展了滑雪教练员、雪具维修、浇冰制冰等200余个工种的培训。围绕大兴机场以及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开发了飞机加油员、大型客货车司机等用工岗位。
汪群家住大兴区采育镇张各庄村,现在是大兴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的一名航空器牵引员。“大兴机场离家近,村里好多人在这工作。”汪群说,机场对村民们进行了培训,大家收入稳定,发展空间也更大了。
北京市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全覆盖。图为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张家台村,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健全完善(2021年7月摄)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解渴”政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月1日,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正式发布。
这是由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由北京银保监局监督的一款保险产品。这款保险能够与北京市基本医保衔接互补、联动保障,旨在解决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报销问题。一年保费只需要195元,最高可撬动300万元的保障额度,是基本医疗保险与传统商业健康保险间的有益补充。
“去年我就想买这个保险,但我没有北京社保,只有老家的新农合,没办法买。今年允许‘新市民’参保,我第一时间就买了。”在北京市延庆区做快递员的张雪梅说。
由于降低了免赔额度,将新市民等人群纳入参保,“北京普惠健康保”发布三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百万。
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正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多回应。这就是北京市提出的民生保障“七有”“五性”目标。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北京市聚焦农村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助残等领域存在的短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医疗方面,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中心城区三甲医院与郊区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加快推进空白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每村至少配备一个卫生室和一名医疗卫生工作者,确保农民“病有所医”。
教育方面,要求幼儿园空白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园,保障偏远山区学前及低龄学段学生基础教育就近入学。推动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农村地区倾斜,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市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会优先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推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覆盖。
养老方面,分类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求到2025年,每个区改造1至2所集中接收特困老人的三星级敬老院。完善村级养老服务驿站布局建设,500户以上的村庄实现全覆盖,建成不少于10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
北京将扭住农民收入这个关键点不放松,带头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探索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共同富裕路子,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与采写:彭翔宇 傅焕然)
-
北京通州:临河里新添多处沿街公园 点缀城市空间
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街道,昔日容易产生扬尘的一处处裸地,经过改造变身沿街公园,点缀城市空间。
-
北京:三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北京共有三地入选,分别是平谷区东高村镇崔家庄村(西红柿)、平谷区镇罗营镇五里庙村(红果)、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休闲旅游)。
-
北京房山:“不图挣钱”的乡村民宿
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名叫“博士小院”的乡村民宿,以一位参观者的视角来看——大峪沟村如何以民宿为载体进行“乡村振兴试验”。
-
北京市今年第四批次商品住宅用地挂牌竞价截止
本市今年第四批次商品住宅用地挂牌竞价已截止。
-
京城5年添了13个“奥森” 交出喜人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