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网底,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近日,市社区防控组制定了《社区工作人员防新冠病毒感染规范要点》。5月2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4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副组长王建辉进行了解读。
王建辉说,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在短时间内感染者的数量会激增,封管控面积大,管理服务保障任务重,所需社区一线人员数量多。目前,各个社区已经广泛发动在职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到了社区防控工作中,这些人员个人防护知识、防护技能相对不足,稍有大意很容易“中招”。
在本轮疫情中,已经发生了社区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情况。另外,目前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既有防护不足的问题,也有防护过度的现象。王建辉介绍,制定《要点》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人员防护标准,让一线人员个人防护有规可循,“只有他们健康安全了,才能更好地落实防控措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确保社区防控工作安全有序运行。”
为了最大限度防止交叉感染,《要点》针对社区防疫人员在工作、休息、就餐等不同场景、各关键环节面临的感染风险,对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作了统一的规范。具体包括以下9点:
1.按规范穿脱防护用品。
2.封(管)控区工作人员服务区域固定,实行闭环管理,单人单间住宿,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3.工作和休息期间,严禁聚集,就餐时保持距离,实行盒饭分餐,避免不戴口罩交谈。
4.加强手卫生,接触疑似污染后应立即手消毒;定期对通讯工具进行消毒。
5.合理设置货架,严格实行无接触配送。
6.严格按规范收集、暂存、处置医疗废弃物。
7.杜绝在非休息区喝水、吸烟、进食等行为。
8.避免在封闭空间内开会。
9.物资配送人员、保洁员、志愿者不允许与风险人群发生直接接触。
为指导工作人员更好地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防护不足和防护过度现象,《要点》还根据不同区域风险等级、不同岗位工作要求,对各类工作人员提出了具体化、差异化的防护标准。根据封、管控风险等级不同,在明确9项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对封控区和管控区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不同级别的防护标准;针对门岗、社区民警、网格员、物资配送人员、保洁员、消毒人员、巡查人员、医务人员、核酸检测辅助人员、其他志愿者等10类岗位,分岗位、分场景提出了差异化的防护要求;细化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规范,对口罩、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隔离衣、医用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等8种防护用品,进一步明确了详细的穿脱标准和操作规范。(记者 牛伟坤 刘苏雅)
-
北京:社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既有防护不足,也有防护过度
目前,各个社区已经广泛发动在职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到了社区防控工作中,这些人员个人防护知识、防护技能相对不足,稍有大意很容易“中招”。
-
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无疫社区(村)创建活动
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途径,持续保持社会面动态清零,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无疫社区(村)创建活动。
-
北京昨日社会面病例清零,一图回顾北京战疫36天
-
北京:责令相关企业下架召回2批次不合格粽子产品
据了解,本次粽子产品专项抽检中的2批次不合格食品,标称北京醇荣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型号200克(100克×2)袋、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18日的黄米豆沙粽、小枣粽各1批次,涉商业无菌项目不合格。
-
北京: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5月28日,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