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室外景观。 记者 张骜摄
从为非遗传承人找地儿转向给非遗发展搭台,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位于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的全国首个非遗主题文创园——咏园里,一个个非遗工作室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埋头各干各的,而是通过内容生态“互生”的模式,共同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场景,好看又好玩儿。
来到这儿,游客刚体验完非遗盘扣技艺,一转身就来到了隔壁的宋瓷有礼体验馆,接过青瓷茶杯,品一口香茗,回味刚刚盘扣的过程。要是去得巧,还能邂逅一场非遗特色的快闪……漫步园区,就好像在逛一个非遗主题的游乐园,园区经济也因此活跃起来。
如今的咏园因非遗而闻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三露厂厂房,国民护肤品大宝SOD蜜就诞生于此。2003年,三露厂迁址,大宝化妆品的生产线也彻底告别了幸福大街。2018年,三露厂启动招租,首创置业中标。从地图上看,这处老厂房位置绝佳。虽然只有1.4万平方米,但坐落于中轴线旁,距离祈年殿仅800米,园区北侧还有一栋百年老楼。
绝佳的区位和历史积淀让这里蝶变为非遗主题文创园。改造过程中,借鉴中式园林造园精髓,在园区中心位置复原了京式建筑“西四牌楼”。在设计及实施上,将编、织、绣、雕、塑、镂、画等传统手法与建筑改造相结合,大量运用框景、屏风、竹编、砖雕、瓦构等彰显文化内涵。在1.4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咏园以多样化空间形态,承载了非遗创作、研发、设计、试制、展示、销售、体验、培训等丰富业态。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9年6月28日正式开园后,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宋瓷有礼体验馆、宋式美学、梨园一梦、万物皆可盘等几家非遗工作室入驻,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了空间主理人。
一时间,宋瓷、京绣、盘扣、脸谱绘画让园区五彩斑斓,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和非遗传承人纷至沓来。眼见人气和人才聚拢于此,咏园的运营方和非遗空间主理人们却并不满足。
“我们搭建的是一个非遗创新发展平台,要改变非遗传承人入驻工作室的单一模式,寻找内容升级的突破口,解决入驻容易运营难的痛点。”咏园负责人郭葳说。
为了扶持培育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同时让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反哺园区,2021年7月,首创集团文化产业板块合并,咏园正式进入郎园的管理体系。新体系明确了让非遗“青春化”,不断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目标,咏园面向的核心群体确定为以90后为主的非遗创新文化体验者、国潮青年。
同时,在园区打造非遗体验式共创空间及消费场景,涵盖非遗+美食、非遗+博物、非遗+娱乐、非遗+住宿等业态。
在园区运营中,咏园围绕非遗主题,进行多角度开发,全方位包装,联动线上和线下,运用新媒体传播赋能。先后开辟非遗直播间和以非遗工作室为主体的特色快闪空间,创造出崭新的内容生态“互生”模式。
为实现空间与内容的共生,创造“非遗”生活的土壤,咏园在非遗快闪空间开设多场沙龙交流活动,开设非遗传承人公益性课程,与东城区其他非遗项目进行联动。
2022年第一季度,园区内先后开展了“文化进万家”“元宵雅集,以花为媒”“致敬女性,向美而生”等一系列活动,助力非遗作品创作及对外交流展示,持续策划非遗作品展及互动体验活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
咏园是东城区老旧厂房腾退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城区利用老旧厂房等疏解腾退空间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逐渐形成了“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知名品牌,探索出一条老旧厂房转型利用的有效途径。除了首创非遗咏园外,还成功推动完成大磨坊文创园、隆福寺文创园、南阳共享际、雪莲亮点文创园等一批老旧厂房疏解腾退空间改造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目前,东城全区共有文化产业园区42处,总面积超过73.3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5600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2021年,东城区文化产业累计实现收入1436.3亿元,同比增长11.9%,文化产业规模和增速在全市保持前列,文化产业人均、地均产出全市第一。东城区已成为全国老旧厂房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最聚集和最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区域之一。(记者 张骜)
-
3月份北京交警“随手拍”收到群众举报23.5万条
北京交警“随手拍”投诉受理平台上月新收到群众投诉线索23.5万条。针对群众投诉的区域及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全面分析研判,对群众反映集中的违法行为高发区域,组织了针对性专项整治。
-
北京市海淀区为老人办疫苗接种专场
当天,百余位老人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全程陪护下,来到田村路街道冬奥文化体验园接种首针新冠疫苗。为筑牢免疫屏障、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近期海淀区各街道积极开展接种“攻坚行动”。
-
京津冀协同为冰雪运动立“标准”
人工冰场、健康体检、自动驾驶、智慧停车、文物保护、居家养老、婴幼儿托育……昨天,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今年又有249项北京市地方标准将进行制定或修订。
-
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 清明假期北京市推出123项主题文化活动
清明小长假,本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以“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策划组织开展区级以上重点主题文化活动123项、190场。
-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雏形初见
首图副中心馆近照,外立面施工开始收尾,内部装修即将展开。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确定要成为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古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整座图书馆共设约2400张阅览坐席,其中约一半就分布在这两座“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