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邰思聪)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最后一枚金牌可能将于闭幕式当天,在国家体育馆的残奥冰球项目中产生。随着北京冬残奥会比赛即将全部结束,这也将是德国假肢和轮椅维修技师海因里希·波波夫以及马蒂亚斯·霍夫曼在北京赛区工作的最后一天。
从3月3日位于国家体育馆内的轮椅假肢维修站正式开放以来,他们二人便开始了繁忙的“冬残奥时间”。
拿起专用锉刀打磨接头、使用螺丝刀拧紧接口,只需短短几分钟,波波夫便完成了一件假肢的维护工作。作为冬残奥会中发生身体接触和碰撞最多的项目,一场残奥冰球比赛下来,运动员冰橇出现破损的情况比比皆是,波波夫与同事们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这里的维修站配备了焊枪,如果出现冰橇断裂情况,我们可以及时将冰橇现场焊接起来。”波波夫说,除了焊接工具外,维修站内还配备了打磨机、带锯、红外烘箱等设备。只要是运动员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遇到轮椅、假肢等方面的服务,维修技师们将免费为他们进行服务。
在成为一名维修师前,波波夫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作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银牌获得者以及伦敦、里约两届残奥会的金牌得主,波波夫更加了解运动员们的需求,这也帮助他完成了从运动员到维修技师的完美转型。
“假肢和轮椅是运动员身体的一部分,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紧张情绪就会再次增加。”波波夫坦言,只有帮助运动员尽快修复假肢、轮椅和冰橇,才能让他们安心训练和比赛。“曾经作为一名运动员,体育让我接受甚至忘记自己身体上的残疾,体育更像是心理治疗,而现在虽然我们离开了赛场,但是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其他运动员完成他们的梦想。”
与波波夫不同,来自德国冰球传统城市霍芬海姆的40岁维修师马蒂亚斯·霍夫曼虽然没有运动员经历,但他也从事假肢和轮椅维修工作多年。性格内向的他,每天往返驻地和维修站,将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了与同事们的维修工作上,这也让他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为我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我也有机会去帮助别人,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他坦言,虽然他和同事们分别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等不同国家,但大家都因为北京冬残奥会聚在一起,为运动员们提供维修服务,这种缘分妙不可言。
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二人也都产生了更多的感情。波波夫表示,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14年后,他有幸再次回到中国,有机会参与这场完美的体育盛会。
霍夫曼表示,虽然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去北京的其他地方,但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会重返北京,领略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美丽。
-
德国假肢、轮椅维修师:残奥让我们在北京相聚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比赛即将全部结束,这也将是德国假肢和轮椅维修技师海因里希·波波夫以及马蒂亚斯·霍夫曼在北京赛区工作的最后一天。
-
地铁线路图可以“摸”得到 无障碍服务更精准
日前,由北京市残联定制,国家通用盲文研究推广中心和中国盲文出版社制作的《北京地铁盲文线路卡》,正式进入京港地铁4号线和北京地铁8号线,开始为乘坐地铁的盲人乘客提供服务。
-
北京本轮疫情呈多条独立传播链 防控进入关键期
本市疫情呈现多条独立链条,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徐和建表示,当前境外输入、京外输入是首都北京疫情防控最大风险,要继续毫不动摇严格执行入境防疫政策和进返京管控政策。
-
北京市今春设17处义务植树接待点 植树面积1100亩
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为方便市民多种形式就近植树尽责,全市设立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17处,可供植树面积1100亩。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刘丽莉介绍,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以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
-
“鸟巢”里一个特别装置,将留住“双奥之城”记忆——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剧透
沈晨透露,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将用一个特殊的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将过去9天赛事的感人瞬间,以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