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20日电 题: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活力和动力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王沁鸥 姚友明
从1984年的萨拉热窝冬奥会,到今年北京冬奥会,李光全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在奥运赛场上取得的突破。
38年前,李光全参加了萨拉热窝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回转项目的比赛,取得第30名。北京冬奥会期间,62岁的李光全是高山滑雪竞速项目的赛道长,主要负责滑降赛道“岩石赛道”的保障工作。
20日,在冬奥会的最后一天,中国高山滑雪队结束最后一项混合团体的比赛,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李光全感慨万千。
他说:“这是中国高山滑雪运动的里程碑,对从事高山滑雪的运动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国有35个小项实现了首次参赛。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亮相而已,更标志着这些项目的中国选手经过数年备赛,厚积薄发,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李光全说:“从我1984年参加第14届萨拉热窝冬奥会至今已快40年了,那个年代运动员的选材比较局限,训练条件也非常艰苦。可以说在不具备滑雪条件下艰难地向前发展。”
他认为,如今中国高山滑雪在奥运赛场上全面获得突破,主要得益于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下取得的跨越式发展。
对于中国高山滑雪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高山滑雪队领队刘祯深有感触。
他说,中国选手过去几年努力备赛北京冬奥会,全面接受欧洲顶尖教练训练,长期在欧美参加顶级赛事,掌握了从饮食、热身、滑行技术等完整系统的先进知识。这是下一步继续推动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
他认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留下数条世界最高标准的赛道。这里将来既可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还可供中国选手训练,成为培养顶尖选手的摇篮。
“过去中国一直没有冰状雪赛道,这是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用的赛道。我们选手以前都只能去国外训练备赛。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改写了这一历史。”他说。
刘祯认为,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启动波澜壮阔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将来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说,北京冬奥会改变了北京市体育运动版图,冰雪运动大规模进入校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孩子的热爱。一种健康的冰雪文化正在北京孕育。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周颖萱就是一位热爱冰雪运动的孩子。她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年开始滑冰。6年多来,北京冬奥伴她成长,滑冰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冰雪运动的热爱,让她有资格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团队的选拔,并且入选,获得在开幕式舞台上与冰墩墩共舞的机会。
李晓鸣认为,在周颖萱这样热爱冰雪运动的孩子中,不乏天赋出众者。只要能理顺人才上升的通道,中国将涌现出大量冰雪人才。
中国一些冰雪项目的发展过去一直受制于人才匮乏的困境。李光全认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在改变中国冬季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他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特别是冰雪进校园,是北京冬奥会给中国高山滑雪注入的最大动力。事实也证明了这点。现在,高山滑雪已经引起了中国大众滑雪爱好者的广泛兴趣。”
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高山滑雪界也学到了一整套国际上最先进赛事组织技术。
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作为裁判,全程参与了北京冬奥会滑降比赛的裁判执法工作,收获满满。他说:“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而且具备实战经验的技术官员队伍,从而为日后在国内承办高山滑雪世界杯乃至世锦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奠定了基础。”
伍斌认为,北京冬奥会对于高山滑雪运动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说:“高山滑雪赛场的完美呈现以及赛事的精彩转播,达到了冬奥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让几亿人直观了解了高山滑雪,对推广大众滑雪意义重大,同时也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高山滑雪竞技项目中。”
伍斌说,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冰雪、尤其是那些首次亮相冬奥会的项目来说,是次伟大的洗礼,为它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活力和动力。(参与记者:刘扬涛、夏子麟、卢羡婷、张骁、伍鲲鹏)
-
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活力和动力
伍斌说,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冰雪、尤其是那些首次亮相冬奥会的项目来说,是次伟大的洗礼,为它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活力和动力。
-
冬奥志愿者“奉献之火”将永远燃烧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向志愿者致谢环节。
-
张艺谋团队详解闭幕式:再见,一起向未来!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
今夜,我们依依惜别,拥抱未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侧记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地球上的每一个“我”都将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发光发热。
-
西城区“双奥”城市志愿者蔺红霞 十四年无私奉献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14年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志愿者心中的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蔺红霞再赴奥运之约,为来往市民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