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科研宣教科副科长张亚琼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一级主任科员曹睿参与了直播,共话“在城市看见自然”。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已有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大家在城里的小区内,经常能看到刺猬、黄鼠狼等野生动物。珠颈斑鸠、戴胜等鸟类更为常见,食物链底层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导致红隼等猛禽在北京市内也变为常见种。黑鹳、天鹅、鸳鸯、鸿雁等都会在北京过冬。”纪建伟说,2021年,救护中心全年监测到的鸟类有360多万只。这些数据证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张亚琼介绍了一种可爱的动物——北京雨燕,以及保护和救助雨燕的故事。“我们招募了300多人,参与调查雨燕的种群现状。现在,北京的雨燕总数在1万只左右,而在2006年的时候仅有3000只。而且雨燕也从主要栖居在古建筑里,慢慢更适应现代城市,桥梁等高大建筑也成为它们筑巢的好选择。”
曹睿介绍,北京建设了大尺度生态板块,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中,营造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6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连接了一些生态廊道,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建成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很多茂盛的森林散落在城市中,比如广阳谷城市森林、新中街城市森林等,它们不但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也为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曹睿介绍,近年来,北京在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中都要求突出“城市森林”理念,营造“近自然”生态景观,坚持“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原则,合理配置植物。在访谈直播中,他展示了一组数据:2021年,北京全市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建设已有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预计2022年,全市计划新建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8%,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给首都市民带来更多绿色获得感。(记者 朱松梅)
-
投入74人保障团队 首体两小时实现“冰冰转化”
作为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大项目的比赛场馆,首都体育馆将在赛时同一天内实现“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转化。除了制冰系统的运维,在整个冬奥会期间,他们还需要负责首体建筑、机电等共10项系统的维保,全力保障首都体育馆赛事运维。
-
老将徐梦桃再冲金 新星谷爱凌、苏翊鸣再登场
她在那场比赛中发挥不错,希望能把状态延续到14日的个人赛,为中国力拼空中技巧女子项目首枚奥运金牌。
-
应对气候变化 无碍冬奥热情——北京冬奥会雪中见闻
12日夜间,京津冀地区开始出现降雪,北京冬奥会三赛区均受到影响。三赛区提前发布预报,迅速响应天气变化。而在赛场中,运动员、教练员竞技精神不减,也在雪中享受到了别样的快乐。
-
当冬奥遇见春雪
【简介】一场春雪13日抵京,给北京冬奥会场馆裹上银装,也给人们带来雪趣。
-
“雪飞燕”上的赛道修复师
冬奥期间,“雪飞燕”每天都会有一群脚踩红色雪板,手拿铁锹的工作人员负责平整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