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有个国人熟悉的名字:“水立方”,如今又常被称为“冰立方”。上个月,“相约北京”国内冰壶测试活动和“相约北京·昆泰”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相继在“冰立方”精彩落幕,水立方“水冰转换”冬奥改造项目顺利通过赛事验收。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冰立方”将成为世界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也是冬奥史上首个在临时冰面上铺设赛道的双奥场馆。
“2019年底,‘水立方’第一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耗时近60天;去年12月,第二次转换的结构搭建用时20天,快了3倍;这次测试赛我们是在已有平台上做的制冰,制冰速度也明显提升。”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说,由于后台供水系统的改进,纯净水得以快速产出,从10月1日起,仅用13天就完成了冰面制作。
水冰是如何实现转换的?在游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首先要把泳池里的水抽干,然后在泳池内搭设可转换架体。看似简单,但这套冰场可转换结构的设计考量和安装精度堪称精密。秘密就藏在支撑冰面的“钢结构加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结构体系中。这副“骨架”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在制冰环节,现在的赛场旁边有两组制冷管道,一进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体的动脉和静脉一样。”中建一局“冰立方”项目经理刘军介绍,制冰基础层上密密麻麻有序铺装的制冰排管相当于毛细血管一样与动脉静脉相连。室外制冷机组就是“心脏”,打开制冰机组使其运行,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记者探访时发现,虽然场馆内有一块冰面,观众席却并不觉得寒冷。这是什么原因?原来,为了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赛场温度也进行了分区控制——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相对湿度不超过30%,看台温度16℃至18℃。改造后的比赛大厅在不同点位设置了2000个传感器,感知着比赛大厅的温湿度、声光等环境的变化,除了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还将数据及时反馈至“神经中枢”。
许多市民关心:冬奥会后,“冰立方”还能游泳吗?当然可以,水冰季的转换将成为常态。“冰季会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之间,水季包括春夏秋,我们继续开展旅游参观、游泳比赛,冬季承接冰上比赛。”杨奇勇说。(记者 任珊 潘之望)
-
京冀等29个省份开通定制公交服务
国内大城市普遍出现了轨道客流反超公交的态势,大城市地面公交如何吸引客流、提高服务品质?昨天,记者从中国(北京)国际公共交通大会获悉,目前全国已有北京、河北等29个省份开通了定制公交服务。
-
“水立方”变“冰立方”仅用13天
国家游泳中心有个国人熟悉的名字:“水立方”,如今又常被称为“冰立方”。上个月,“相约北京”国内冰壶测试活动和“相约北京·昆泰”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相继在“冰立方”精彩落幕,水立方“水冰转换”冬奥改造项目顺利通过赛事验收。
-
本周新三板挂牌公司成交金额超125亿元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数据,截至11月12日收盘时,本周(11月8日至1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成交超125亿元,其中精选层成交超82亿元。
-
紫竹院“家庭食堂”温暖周边老人
紫竹院公园里随处可见正在锻炼的老人。临近中午,结束锻炼的老人三五成群直奔竹韵餐厅。对他们来说,这里几乎成了他们的“食堂”。
-
北京市在建地铁启动安全生产排查
今年北京将一口气开通7条线(段),是建设历史上开通线路最多的一年。下月,19号线一期、17号线南段、11号线西段、S1线剩余段、首都机场线西延、14号线剩余段、8号线剩余段将进行通车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