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冬奥会时将承担速度滑冰比赛,在此将诞生14块金牌。记者 潘之望摄
10月中旬,今年首场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幕,美轮美奂的场馆建筑、光洁如镜的环保冰面、良好的设备设施给参赛者留下美好的感受。记者昨天探访场馆获悉,经历了测试赛检验的二氧化碳冰面将持续进行优化,智慧场馆系统也正在测试中,室内导航找座位、APP上体验AR观赛等智能服务,赛时将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最佳体验和服务。
打造一站式更衣健身运动空间
赛时,运动员来到国家速滑馆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场馆东南侧的运动员活动区。运动员专用车辆将在此落客,完成安检、查验等系列防疫措施后,进入赛前准备阶段。
昨天上午,运动员活动区首次对媒体开放。记者探访看到,大厅里的“国家速滑馆场地纪录墙”展示着测试赛期间运动员创造的个人和“冰丝带”的场地纪录,也在静静等待新纪录的创造者。再往里走,这里有14间运动员更衣室、近千平方米的运动员热身区和约700平方米的力量房。
每间更衣室环境清新,并按照运动员赛前赛后使用习惯,摆放了十余个更衣柜和几个条形凳子,赛时还会配备上相关洗护用品和防疫物资。
在运动员力量房内,有序摆放着各类健身器材,这些器材都经过选择,分为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大类别,专门为速度滑冰选手赛前热身而准备。热身区内蓝色的塑胶跑道总长为138.3米,宽为6.2米,由世界知名塑胶跑道供应商提供。据悉,冬奥会后,这些场地设施也将作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为来“冰丝带”的运动体验者提供服务。
二氧化碳冰面赛前将持续优化
步入“冰丝带”场馆内,座椅席东侧白椅拼成的北京冬奥会“92”天倒计时提示和冰墩墩、雪容融海报格外显眼。往下看,就是前不久让速滑选手称赞“无与伦比”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
“测试赛时,四名运动员五次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绿色、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冰面,为外国运动员获得好成绩创造了条件。”国家速滑馆公司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冬奥会开始前,冰面还将进行持续优化。马进解释,如今,冰面上划上了网格线,也是为了配合进行场馆灯光调试,届时将为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提供最佳场地。
近12000平方米冰面“冰丝带”,通过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二氧化碳系统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通过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可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相比较传统冰场可以有20%以上的能效提升。”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冬奥后,该馆将向公众开放,成为能够举办短道、花滑、冰球和冰壶等赛事及大众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
一款APP智慧服务多个场馆
冬奥会时,观众在场馆内还将享受到系列智慧化服务。
“我们研发的场馆联盟APP正在测试中,这款APP将集成鸟巢、冰立方、国家速滑馆等多个场馆体验和服务。”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透露,智能体验包括多语言翻译系统、定位导航系统、智能观赛体验,“比如AR体验,观众在手机上即能感受远端运动员滑行情况,体验速滑运动员风驰电掣从你身边擦过的刺激感。”
场馆的智能应用也将在比赛前得到提升和改进。李久林说,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为了对这些幕墙进行清理,清洗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自助清理。”此外,“冰丝带”马鞍形屋顶索网上配置了1100余个传感器,可实时感知外部信息并实时反馈到数据中心。(记者 任珊)
(原标题:运动员活动区首次对外开放 记者先行探访 国家速滑馆“智慧服务”冬奥赛事)
-
四大市场果蔬价格下降
11月1日,北京市新发地、大洋路、顺鑫石门和八里桥市场开始免除整车运送蔬菜和苹果、梨、柑橘、橙子、柚子五类国产水果进场交易费用。昨天早晨,记者在新发地市场蔬菜交易区看到,大车排得整整齐齐,货物满满当当,交易活跃,秩序井然。
-
北京热力站平稳升温炉火旺 供热管家24小时在岗
据市气象台预报,本周末北京将迎来一次大风降温天气,并有望迎来今冬初雪。距离供热服务中心不远的西八里庄热力站,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内设6套供热设备,负责周边46万居民的供热,包括八里庄北里、恩济里等4个小区。供热季到来,李振涛吃住都在热力站,每天24小时在岗,用户打个电话就能找到他。
-
全球连线|“火焰蓝杯”秋季比武竞赛在北京开赛
2021年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火焰蓝杯”秋季比武竞赛于11月初在京举行,共有来自总队22个支队的1487名指战员参赛。
-
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充足 能够满足市民需求
-
北京加强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先监管保护后网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