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网络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首页 新闻中心 焦点 财经 体育 论坛 IT 视频 汽车 文娱 法治 教育 传媒 读书 旅游 图片 直播 诚信
国际 政府在线 就业 证券 军事 言论 科技 音频 房产 时尚 校园 健康 会展 收藏 出国 图表 专题 联播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新华网北京频道 >> 特别关注 >> 反家庭暴力:全社会共同承当责任  


 


  家庭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在2.7亿中国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暴力而解体。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而其中又以妇女的受害程度最为严重。家庭暴力给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受“家庭暴力是‘家务事’”的意识影响,这个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没能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足够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防治家庭暴力。2001年,我国《婚姻法》修正案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条款,全国10多个省区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决定,2002年11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法学会研究人员提交了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议稿,家庭暴力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暴力是对妇女人权的侵犯,是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公害,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家庭范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反对和消除家庭暴力是一个国家应负的责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人们签名反对家庭暴力

北京街头出现反家庭暴力公益广告

防治家庭暴力中国在行动

     受害妇女泣血痛陈“家庭暴力”

反对家庭暴力 共建美好家园

相关报道

 

资料

 
  ■家庭暴力,永不落幕的悲剧?
 ■ 家庭暴力 躲在棉被里的哭泣
 ■中国司法介入家庭暴力维护女性权益
 ■反对"家庭暴力"共建美好家园
 ■甘肃六部门联合发文对家庭暴力说“不”
 ■我国开始司法介入家庭暴力 维护女性合法权益
 ■受虐女性不再是“沉默羔羊”
 ■她在丈夫的毒手下成了一疯子……(图文)
 ■妇女要勇于扬家丑 家庭暴力救助途径
 ■家暴观念误区
 ■妇女维权热点折射时代变迁
 择偶观埋下隐患 家庭暴力备受关注
 渝首例家庭暴力案启示
 女子,拿起你的抗“暴”武器
 北京第一条反家庭暴力热线开通在即
 让暴力远离家庭
 曹素英委员:制止家庭暴力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
  家庭冷暴力何时休
  晨报记者采访调查发现:今日女性维权涌现六大热点
  海南省第一所家庭暴力义务求助中心有望成立
  忍只能让痛更痛 "家庭暴力"何时远离海南女人?
  家庭暴力不只是家务事 丈夫暴打妻子被判离婚还赔钱
 上海统计显示:1/3女性遇家庭暴力选择忍气吞声
  摆脱家庭暴力之苦 一妇女要再度寻找自己的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北京出现首个“妇女法律援助律师团”
  虐待妻子整10年 魔鬼丈夫被判刑
  法眼看七案了断弱女怨 沈中法通报妇女维权案
  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恶夫施暴丢妻又破财
  婚外恋诱发家庭暴力
  ■对家庭暴力说“不”
  海南:家庭暴力愈演愈烈,未婚同居现象严重
  ■通辽:家庭暴力和第三者仍是妇女投诉的焦点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别再沉默
  约定打妻条款 应否认定家庭暴力
  “不干就放血!”  "癣王之父"逼流浪儿上街造癣
  
  新闻背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
百姓对家庭暴力现象存在几大误区
  反对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有人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里的事情,是一种隐私,不可外扬。

 

 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作出界定
  
什么是家庭暴力?夫妻日常生活中偶尔的争吵、打闹算不算家庭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向媒体公布的司法解释对此作出了明确界定。
 白丝带
  白丝带活动是为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而开展的,以男士为主要对象的宣传活动。

 

 

 

 

 预防和制止  
   ■ 婚前如何预防暴力?
  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制止
 ■ 假如你正遭受家庭暴力虐待
 ■ 受到家庭暴力伤害怎么办
 ■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教你几招

 传媒剪影 ·············

   

 

歌星小雪曾经为铁拳所困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真实版 弱女挨打上百次

 

 哈市110尽力消除家庭暴力 家务事进入受案范围


 图文-王超家庭暴力案 王博被打的……

 

  不堪家庭暴力跳楼逃生 受夫虐待只因生女孩(图)

    丈夫遭遇家庭暴力

  女歌手弑夫追踪:亲人称家庭暴力与事实出入大

 

编辑/制作:李 松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8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65132992 E-mail:bjpd@xinhuanet.com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  新华网北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