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张家湾镇张湾村,虽然名叫“村”,但早在20多年前就完成了城镇化转型。东、西两个小区,150多栋楼,居住着8000多户、2万多人。
居民多,诉求和矛盾纠纷少不了,极大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几天前,记者见到乔石时,他正和两位村干部顶着大太阳站在小区里,居民见到这位驻村第一书记,都过来念叨几句。
“书记,这块阴凉地,应该装几把长椅。”79岁的纪大妈先提了建议。因为没地方坐,她和老伴把家里的木质沙发都搬了出来,边喝着银耳羹边乘凉。“要把停车位好好规划一下,省得老是有车乱停。”小区的老住户李厚成指着几辆停放“不规矩”的私家车说。
大家七嘴八舌,乔石一一记录,并回应说:“咱们一项一项来,都会解决的!”几位居民连连夸赞“小乔”书记成熟稳重,给大家办实事。
“楼门口的石灰地就是六月初刚修整的。”乔石用脚点地,“个别居民以前种粮食种菜,‘上楼’了习惯还是改不了,在小区里继续种,其他居民肯定就有意见了,我们把路面进行改造,接下来再装上休闲设施,让小区环境再上个台阶。”
居民口中的“小乔”书记,之前是片儿警“小乔”。37岁的他,从警15年,2024年从通州公安分局社区民警的岗位上,被选派到张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岗位转变了,做的还是群众工作。
当社区民警时,乔石管片的尹各庄村曾经是烟花爆竹集散地,经常有村民从河北运来烟花爆竹在村里贩卖,也有暂住人员在村里租房存放,带来不小的风险隐患。他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每到春节前后就找到曾经卖过劣质烟花的人签署“保证书”。密集的打击整治后,尹各庄彻底告别了“烟花村”的称号。
当了驻村第一书记,乔石接触的基层工作更加庞杂,时常需要处理矛盾纠纷,10多年的社区民警经历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
去年,居民老赵和小区里一家从事中医推拿的底商老板起了矛盾。老赵给妻子交了1万元治腰病,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好转,就想让老板退钱。而老板却说需要完成整个疗程才能有效,坚持不退,双方争执不下。
“乔书记,您是当警察的,您给评评理……”老赵找到乔石,说家里平时没有经济来源,不想这钱“打了水漂”。乔石专门找到底商老板,协商扣除之前的治疗费用,剩余退还。得知老赵家里有实际困难,推拿店老板将剩余费用退了回去,化解了一起纠纷。
驻村以来,乔石入户化解30余起纠纷,不仅将民警的调解智慧融入乡村治理,还推行村“两委”包干制,通过一次次“换位思考”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张家湾是昔日的漕运古镇,运河文化标签显著。为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乔石与社区民警、网格长及村委,发动40余名楼门长,拉起“湾众”志愿服务队。“乔书记带着我们在运河边捡烟头,搞环保!”李厚成印象深刻,“老党员都愿意为地区发展献一份力。”
乔石说,志愿服务队以“发现、劝说、共管,协助、宣传、示范”为理念,在安全宣传、出租房统计、设施修缮督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群纽带越拧越紧密。(记者鲁畅、夏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