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是党的文艺工作重要阵地,是人民的剧院,是艺术的殿堂,是话剧人才的摇篮,是首都文化的金字招牌。
70年来,北京人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人民立场,扎根生活沃土。
70年来,北京人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发展话剧艺术。
70年来,北京人艺始终坚持崇德尚艺,引领人才成长。
70年来,北京人艺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未来,北京人艺将把握根本遵循,增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未来,北京人艺将坚持人民至上,努力书写新时代的人民史诗。
未来,北京人艺将秉承艺术追求,不懈攀登新的时代文艺高峰。
未来,北京人艺将弘扬光荣传统,不断提升剧院创造力和影响力。
未来,北京人艺将加强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雷雨》
《哗变》
《骆驼祥子》
《哈姆雷特》
《名优之死》
6月11日,向戏剧致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举行。40多位北京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在舞台上呈现《雷雨》《我们的荆轲》《哈姆雷特》《日出》《天下第一楼》《骆驼祥子》《万尼亚舅舅》《名优之死》《晚安,妈妈》《日出》《阮玲玉》《哗变》等一批珍贵的人艺保留剧目片段。本报记者 方非摄
台上群星璀璨,台下翘首以盼。6月12日晚,一出经典大戏《茶馆》线上线下同步亮相,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70年幕起幕落间,北京人艺始终向着“要办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话剧院”这一目标不断前行,近十年来,更是坚持以创作优秀作品为中心,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把这块北京文化金名片擦得更亮。
一部部时代经典铸就艺术殿堂
几天前,北京人艺70周年纪念版《茶馆》刚刚开票不到两分钟,五场演出就全部售罄。其实,这对熟悉人艺的观众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早定好闹钟,守在电脑前抢票,是每逢经典大戏上演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看北京人艺,看的就是经典。建院70年来,人艺的导演和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更新,而始终不变的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龙须沟》《茶馆》《雷雨》《日出》《蔡文姬》……这些剧目不仅是北京人艺的招牌,更标注了不同时期中国话剧的创新水平和艺术高度。
有了前辈留下来的宝藏,北京人艺仍在努力创新。近十年来,剧院共创作排演中外大小剧目87部3649场,其中大戏56部1951场,小戏31部1698场,国内外巡演及深入基层演出41部413场。这些剧目中,既有大型历史剧《司马迁》《杜甫》,也有写意与写实并重的“新京味戏剧”《玩家》;既有对曹禺经典作品《日出》《原野》《雷雨》的全新解读,也有抗疫题材话剧《社区居委会》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香山之夜》。
“如果没有好的剧本,我们就重排经典,北京人艺宁缺毋滥。”副院长冯远征永远把艺术标准放在首位。剧院每年持续复排、新排经典剧目,赋予传统剧目全新阐释与解读,让经典焕发时代光彩。2016年,北京人艺首次举办“话剧编剧人才培养研修班”,召集不同梯队的优秀编剧、作家学习研讨,聚焦创作体现人艺艺术风格的话剧剧本,探索建立编剧人才培养机制,为剧院创作开发源头活水。
一代代艺术家在致力于出精品、传经典的同时,更把总结创作规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理论体系视为己任。成立艺术委员会、召开学术研讨会、撰写出版专著,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剧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独树一帜。
几代艺术家将人艺精神薪火相传
“戏比天大”,这是北京人艺排练厅墙上高高悬挂的四个大字,它已经成为人艺精神的凝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句话对面的墙上还有四个字,“继承发展”。
从经典剧目到表演技法,再到人艺精神,都需要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去传承。而这种传承,在北京人艺没有教科书,也没有什么口口相传的心法要诀,更多靠的是前辈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
在《雷雨》的导赏直播中,杨立新亮出了他的宝藏“便签账”,上面不仅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次演出甚至是排练的日期,还有他为周朴园做的人物年表,甚至连《雷雨》发生时期中国工业的情况、工人的收入等背景资料,他也一一进行了调查。“这种方法不是我自创的,是和人艺老一辈演员一块儿排戏时学来的。”
面对老中青演员迭代更新的问题,2019年12月,北京人艺在停办三十多年后,再次开设“表演学员培训班”,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培养一批跟人艺风格“合槽”的演员。在最近播出的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中,观众能看到蓝天野、吕中、濮存昕、冯远征、宋丹丹、岳秀清、龚丽君等表演艺术家的言传身教,见证青年学员在声、台、形、表全方位训练中经历的挑战、挫折与蜕变。
近几年,北京人艺不仅通过经典剧目排演将以老带新常态化,还充分发挥老艺术家作用,通过讲座培训、创作采风等方式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截至2021年,剧院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达到36.9%;十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18人次,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入选“四个一批”“百人工程”等重点工程中,人才资助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更让北京人艺人骄傲的是,剧院先后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蓝天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濮存昕,全国三八红旗手龚丽君,全国道德模范金汉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在文化领域树立了“人艺榜样”。
始终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剧院
作为北京唯一一座以“人民”命名的剧院,北京人艺始终以贴近人民生活、反映群众心声的舞台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如曹禺先生所说:“人艺与人民同在,与祖国同在。”
“70年来,北京人艺真正地践行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院长任鸣说。从建院初期的《龙须沟》开始,演员们就与群众同吃同住,捕捉生活细节,观察人物特点,力求每一个角色都要真实立体、生动鲜活。这也成为70年来北京人艺重要的创作方法。
不仅作品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剧院也始终把服务普通观众放在重要位置。为庆祝建院70周年,剧院将众多精彩内容在线展播,观众不仅可以一口气欣赏到《雷雨》《蔡文姬》《白鹿原》《哗变》《窝头会馆》《茶馆》六部大戏,还可以聆听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何冰、吴刚、徐帆、龚丽君等艺术家的亲自导赏。据统计,六天的直播全网累计已超过1亿点击人次,人艺的生日成为戏迷的节日、戏剧的盛宴。“疫情之下赏佳作,共祝人艺七十载”、“感谢人艺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全国各地的观众涌进直播间,在评论区激动地为人艺点赞。
这些年来,北京人艺还坚持开展戏剧普及,开发出“戏剧永恒”“菊隐·艺术匯”“剧场艺术课——大家面对面”“新戏创作分享会”“致敬与传承——群众戏剧公益演出”“剧本朗读”等多个自有公益品牌,举办活动上百场;同时积极与基层组织联动,与属地联合开展“爱心文化种社区”活动,已培养17个街道的戏剧普及项目带头人近400人,受益50余万人次。
十年间,北京人艺为人民服务的空间也越来越广阔。2012年,集创作、制作为一体的北京人艺艺术创作中心投入使用;2015年揭幕运营的菊隐剧场经过数年运营,已打造成为重要的群众文化公益阵地;2021年6月,历经十余年规划、两年半建设施工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顺利落成并投入运营,剧院再添曹禺剧场、人艺小剧场两座现代化专业话剧场;202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五年发展规划》出台,更为剧院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未来,拥有五个剧场的北京人艺将以更多精品大戏迎接四方观众,谱写新时代话剧舞台的灿烂华章。(记者 李俐)
(原标题:扎根人民 铸就经典 北京人艺在传承发展中走过辉煌70年)
-
铸就经典 北京人艺在传承发展中走过辉煌70年
北京人艺是党的文艺工作重要阵地,是人民的剧院,是艺术的殿堂,是话剧人才的摇篮,是首都文化的金字招牌。
-
北京12日新增本土29+22,均与天堂超市酒吧有关
-
培育龙头专业机构 今年直播电商成交额将达万亿
根据方案,本市将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升级,选取2到3个区打造高质量直播电商基地,今年将培育或引进10家龙头直播电商专业服务机构,直播电商成交额将达到1万亿元。
-
破解问题 北京市全力以“复”打通产业链堵点
“北京联动多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因疫情防控产生的到岗用工、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物流运输、入境返京等实际困难。
-
夏天来了,如何科学运动?了解一下!
进入炎热的夏季,如何坚持体育锻炼,度过一个健康且充满活力的夏天呢?快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份夏季科学运动指南吧。